準確把握“中國之治”的五大特徵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就是因為黨領導人民不斷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加強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致力於打造紮根中華土壤、符合中國國情、為人民群眾所認同擁護的“中國之治”。
“中國之治”有哪些重要特徵?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堅守哪些治國理政經驗不動搖?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飛在《國家治理》週刊撰文,對此進行了深入解讀。
中國之治的政治性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確保我們國家沿著社會主義正確方向前進,才能確保民族復興和人民安康。目前,關鍵是要將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核心,因此,必須將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作為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中去。一是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進一步強化黨的性質和宗旨;二是要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進一步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三是要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進一步加強黨對國家和事業的領導;四是要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進一步密切我們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五是要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制度,進一步提高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準;六是要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進一步明確黨的任務和責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共産黨創立的人民軍隊,是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目前,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軍隊國家化”“軍隊非政治化”等錯誤言論,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明確人民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於黨中央,把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到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這樣,才能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正確政治方向,才能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才能確保完成實現祖國統一、保衛國家安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歷史重任。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黨還必須善於領導,因此,必須圍繞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尤其是要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同時,要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準,要善於將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轉換為立法建議,用法律保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中國之治的人民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因此,必須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到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去。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我們必須將人民主體地位貫徹落實在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中,並使之成為我們國家制度的內在設計和內在規定。在經濟上,要鼓勵和支援人民群眾參與經濟治理,推動經濟管理和經濟治理的民主化。在政治上,要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要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文化上,要鼓勵和支援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治理,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在社會治理上,要在共建的基礎上推動共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生態治理上,由於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因此,必須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
在長期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已經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根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須將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加強國家制度建設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支點和內在要求;為了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共用發展的科學理念,健全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化等方面的權益保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保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為了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共同開創生氣勃勃的創造性局面。
中國之治的整體性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必須從整體上加強國家制度建設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全力避免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碎片化。
從其構成來看,國家制度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交以及黨的建設等一系列制度。圍繞著這個整體,我們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我們要立足於這個整體,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升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和水準。
從其任務來看,我們要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在經濟領域中,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在政治領域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文化領域,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是我國文化領域中的根本制度,規定著我國文化制度的根本屬性。因此,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統領文化制度建設,提高文化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和水準。這樣,才能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和水準,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國的制度優勢。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是一個有機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的“本”和“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國家制度的“用”和“表”;我國國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必須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用制度規範治理,用治理鞏固制度,協調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國之治的創新性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在今後的發展中,也必須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以改革創新進一步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先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現在,我們必須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中去,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我們治國理政科學化的能力和水準。其中,在生態文明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為國家制度建設的重要任務,必須將提升生態治理的能力和水準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也就是説,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換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創新安排。在外交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為推動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改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更好轉化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創新安排。在社會治理領域,中國共産黨同樣進行了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提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十八大精神,而且突出了民主協商、科技支撐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作用。
目前,以綠色、智慧、泛在為特徵的新科技方興未艾,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科學理念,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通過科技創新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高品質發展服務,提升國家治理的科學化水準。
中國之治的系統性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按照系統性原則和方式,加強國家制度建設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的科學的系統,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在這一系統框架中,我們黨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總體佈局表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戰略佈局則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前者是我們黨對社會有機體系統性的科學認知,後者是我們黨對社會有機體系統性的戰略運用,二者具有內在聯繫。
在長期治國理政的科學實踐中,我們黨推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了一系列顯著優勢,可將之集中概括為“十三個堅持”。“十三個堅持”可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國、全國一盤棋、各民族統一平等這五條,集中體現著國家政治制度和政治治理的優勢,是管“總” 的方面。第二,經濟制度和治理、文化制度和治理、社會制度和治理等三條優勢,是“五位一體”中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具體展開和成功實踐,要進一步轉化為制度設計和治理原則。第三,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堅持黨指揮槍,堅持“一國兩制”,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這五條,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和保障條件。上述三者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一個科學整體。
為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我們必須堅持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十三個制度體系。這些制度體系同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前四條,即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是國家治理的政治保證,充分體現政治挂帥的要求。其次,中間五條,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五位一體”中的政治之外的制度安排和舉措。第三,最後四條,即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國家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障條件。十三個制度體系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開端,以“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為收尾,共同構成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系統。
總的來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發佈的公報,集中體現著中國之治的經驗、謀略和智慧,是我們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科學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