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寫下生動而溫暖的注腳,也讓“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愈加閃耀
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兼顧了效率與公平,既極大地解放了生産力,又實現了社會公平正義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銘刻著共産黨人的深摯情懷。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城市治理的目標,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使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彰顯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不變初心。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産黨這樣,把為人民服務莊嚴地寫進黨章,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從太行絕壁上的紅旗渠到小崗村大包乾契約上的紅手印,從植樹造林的“綠色奇跡”到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有著改天換地的偉力。正是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價值尺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國家的發展進步才能最大範圍地凝聚共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新中國砥礪奮進的70年,是民生不斷改善的70年,是廣大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70年。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49.7元增加到28228元,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文盲率從80%下降到4%左右……一個個數字,記錄下70年民生改善的滄桑巨變。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一項項成就,道出了千家萬戶追夢圓夢的喜悅。70年,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寫下生動而溫暖的注腳,也讓“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愈加閃耀。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雖然實現共同富裕要有一個過程,但我們要努力去做、不斷推進。今天,“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鏗鏘宣示,正在變成生動實踐。我們既“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堅持“先富帶動後富”;既矢志於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把“蛋糕”做大,又致力於促進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把“蛋糕”分好;我們既把城市作為發展的火車頭,又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實施脫貧攻堅帶動農村發展……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兼顧了效率與公平,既極大地解放了生産力,又實現了社會公平正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部署。貫徹落實這一部署,就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就要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就要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制度保障;就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就能書寫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篇章。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