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點: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打下思想基礎
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就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日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以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唱響網際網路愛國主義主旋律……近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印發。這不僅為愛國主義情懷搭建了制度載體,也有助於增強共圓中國夢的凝聚力、向心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我們要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為增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統一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在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工作體系。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打下思想基礎。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我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回首70年奮鬥征程,每當遇到風險挑戰,我們總是能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順應社會發展進步,我們更是倡導,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的同心圓。70年來,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就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具體部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産體制機制。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外賓時指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系列盛大慶典是一次愛國主義的集中教育。如今,慶祝大會、閱兵式和群眾遊行的一幕幕動人瞬間仿佛還在眼前,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向著共同目標奮勇前行。只要我們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