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隨筆:“首店經濟”,如何延續開門紅?
在哪兒開店?這個傳統的商業話題,正在成為不少城市關心的發展課題。去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打卡“新奇之旅”,到上海新天地廣場親歷“全球首發”,在成都春熙路商圈探尋“時尚密碼”……如今,越來越多的“首店”、旗艦店、概念店精彩亮相,不僅成為引領消費潮流、提升消費體驗的新場所,也日益發展為激發消費動能的新天地。
“首店”,就是某一品牌在特定區域的首家店面,既可以是知名大牌的“千呼萬喚始出來”,也可以是傳統老店的涅槃重生。由此催生的“首店經濟”,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品牌美譽度與商圈知名度的雙重疊加。在此過程中,商家擴大了品牌價值效益,城市優化了區域資源利用,消費者享有了更多選擇,可謂一舉多得。
“首店”不只意味著地理位置的首選,而且體現著發展樣態的首創。無論是國際品牌的下沉,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首店”憑藉區域唯一性、跨界融合的優勢,創造出新穎的商業模式,引領新潮的消費趨勢。比如,會員制倉儲連鎖超市給新零售業態帶來啟發,沉浸式文化體驗為餐飲行業打開思路,室內遊樂場滑雪場讓休閒娛樂打破空間局限。與此同時,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之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消費體驗、消費內涵,這為“首店”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首店”豐富了消費市場,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可能。紛至遝來的品牌“新面孔”,既能帶來看得見的客流、人氣,也有助於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從推出本地口味到定制特色産品,從融入城市元素到植入文化韻味,一些商家在開設“首店”的同時,還積極融入本地市場、突出地域特色,實現了品牌的差異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區域的消費力、創新力和影響力。
現實中,城市在篩選品牌,“首店”也在挑選城市。一個品牌從無到有,反映著一個城市消費市場的敏銳度和成熟度,折射出營商環境的舒適度和開放度。今天,一線城市、沿海發達地區通過對創新品牌和創新業態的政策扶持,已經搶佔了先機,但更多的地方正在以更富吸引力的舉措加速追趕、梯次跟進。可以説,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擁有無限成長潛力,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創造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夠為“首店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當然,在亮相之後,“首店”的發展之路才剛剛起步。當“二店”“三店”進行多維佈局,當同質化競爭不斷加劇,當消費潮流面臨轉向,當運營方式出現水土不服……如何將短時的“爆紅”轉化成持久的“長紅”,需要企業、城市和消費者共同求解。面對風險和挑戰,致力於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商品、更優質的服務、更獨特的體驗,我們才能增進品牌口碑,進一步繁榮“首店經濟”。對每一家“首店”來説,也只有遵守規範、融入市場、對接需求、矢志創新,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任何一家“百年老店”,都是由“首店”發展來的。打開視野、放眼長遠,把底子打得更厚實一些,“首店經濟”就能創造更多商業佳話,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