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站機組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工人們挨家挨戶地打開供熱閥門送水,待供熱施工結束後,室內再刮一次大白,工程就可竣工驗收了。預計到明年1月份,8000戶棚改回遷居民便可入住新居,這是記者近日在哈爾濱最大的棚改回遷安置項目——陶瓷小區建設現場看到的一幕。年內哈市將有83個回遷房項目竣工封頂。
從老城區棚戶區改造到“三溝”綜合治理,從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到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暢通居民出行……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的要求,哈爾濱把民生建設放在首位,民生工程項目個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棚戶區改造圓百姓安居夢
43歲的張紅梅如今居住在群力新區的民生尚都小區,90多平方米,兩室一廳,她是今年橋頭屯棚戶區改造受益的幾百戶居民之一。從確定搬遷思路到搬遷完畢,用時不到兩個月,橋頭屯項目創造了“洼地”拆遷的哈爾濱速度。
記者推門進屋,只見藕荷色的電視墻,大紅色的櫥櫃格外喜慶。回憶過去的日子,張紅梅眼圈有些紅,她和丈夫、孩子在橋頭屯那間20多平方米的低矮平房住了15年。冬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點爐子。屋裏有火炕,有暖氣,但還是冷得發抖。夏天屋子漏雨,最難的是沒有上下水,這麼多年全靠一桶桶抬水生活。天冷時,水缸被凍裂、水舀被凍住拿不下來都是常事。拆遷之前那場大雨,水都齊到腰間了,只能把電器抬到炕上。眼睜睜看著茄子、拖鞋就這麼飄在水面上。”
搬遷之前,張紅梅還是有些困擾,不知道新房環境、品質怎麼樣。“去看房的時候,路過江邊,就覺得這附近的環境太好了,一下子就相中了。”回去二話沒説,張紅梅立即交房、搬家。從2008年開始,哈爾濱啟動了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已經有8萬戶居民搬離低矮破舊的棚戶房,2010年,哈市再次啟動了繞城高速以內老城區棚改的新三年規劃,把棚改工作列為“中興”發展戰略的三項核心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間,哈市將完成主城區四環路內棚戶區改造720萬平方米,涉及居民4.65萬戶;完成其他區縣(市)棚戶區改造318萬平方米,涉及居民4.3萬戶,三年後,哈市集中連片的棚戶區將全部改造完成。
改造“龍須溝”家園得美化
海富康城緊鄰何家溝右岸,幾年前,這片垃圾遍地的河岸上,建起3000多平方米的先鋒廣場。日前,記者來到這處休閒廣場,雖然已是隆冬,廣場上種植的白樺、楊柳、山梨樹銀裝素裹,孩子們在防滑的銹石板上或是打雪仗,或是堆雪人。海富康城的居民霍大娘説:“2007年入住的時候,因為河裏臭味大,岸邊垃圾多,院裏的居民都儘量遠離這裡。廣場修好後,周邊好多小區的居民都來這裡活動。”目前,“三溝”沿河區域已形成景觀生態長廊,何家溝和馬家溝郊區段已成為哈市沿河貫通、兩岸相連的休閒景觀漫道和城市森林式綠化景觀廊道。
為了能重新讓“三溝”煥發生機,從2010年開始,哈爾濱市打響了“三溝”綜合整治戰役,哈爾濱市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治理工作。按照“先行治污,再造形象,打造城市綠色生態廊道”的目標在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全線展開,污水截流和處理、河道整治、水系建設、綠化景觀、道路交通等分項規劃方案與工程相繼開工。
如今,群力、平房和信義3座污水處理廠已進入運作狀態,加上已運作的文昌、太平兩座污水處理廠,處理3條內河污水的5座污水處理廠已全部投入運作,實現達標排放。
清河灣小區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今年颱風‘布拉萬’來襲時,正是因為‘三溝’綜合治理工程,何家溝出色地發揮了泄洪通道作用。”據悉,目前“三溝”已經達到了防洪標準。其中顧鄉堤與群力堤合圍區域內的松花江回水段,達到了抵禦百年一遇大洪水的標準;何家溝、馬家溝城區段,達到了50年一遇標準;馬家溝郊區農田段,達到了20年一遇標準。
“三溝”治理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河”的治理也在快馬加鞭。截至11月末,阿什河清淤治污工程累計完成清淤量為100萬立方米,完成進度90%以上。
70個惠民項目超額完成計劃投資
臨近年末,哈爾濱再次傳來好消息:年初確定的2012年70個惠民行動項目均可按時保質完成目標任務,而且將超額完成計劃投資。
據悉,哈爾濱市2012年惠民行動項目包括十大方面、70個具體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38億元。這些項目具體分為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暢通居民出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公共醫療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實施幫扶救助、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強化資訊化建設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記者從哈市政府獲悉,截至11月末,哈市2012年惠民行動70個項目已完成投資290.06億元,為計劃投資總額的121.84%。其中: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項目48個,佔總數的68.57%;其餘22項均進入收尾、驗收階段。其中,11月新完成的項目有7項: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哈市五院改造工程;2區10縣(市)廣電網路整合10萬戶、數字化整體轉換5萬戶;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新建、改造道路87條段,橋涵27座;新建88中、95中、風華中學、新發中學4所中小學校;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1056張;以牧強縣、以牧富民,發展壯大21個牧業龍頭企業,全市新擴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22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