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密山市穆棱河泄洪區內,有上萬畝十幾年前毀草開墾的耕地。如今這些土地因連年耕種,噴施農藥造成泄洪區內環境慘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農民種植高稈農作物給防汛抗洪造成隱患。對此,地方政府以徵收“草原費”的形式進行管理。
相關管理部門表示,泄洪區內土地無論是草原、濕地、灘塗都不應該耕種。要在限定時間內儘快實現退耕,資金問題亟待到位。
昔日萬畝濕地變成農民“自留地”
密山市地處三江平原東部的穆棱河中下游地區,屬烏蘇裏江水系。由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幾次大洪水,政府在穆棱河兩岸築起防洪堤,使原來穆棱河草原濕地變成了穆棱河泄洪區。而上世紀90年代,當地農民不斷在泄洪區內開墾草地,使這裡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記者調查了解,穆棱河泄洪區內耕地給當地抗洪防汛工作也造成一定隱患。據密山市水利部門介紹,泄洪區內毀草種地會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種植高稈作物更會影響到行洪,一旦洪水造成大堤潰壩,後果不堪設想。
據當地村民介紹,從前這裡水草茂盛、野生動物和各種禽類和魚類較多,而最近十幾年當地村民無休止地開荒種地,噴施農藥,狩獵、捕魚等,使這裡的動植物已瀕臨滅絕,當地自然草原生態環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記者站在密山鎮穆棱河大堤向堤南遠眺,根本看不出一絲草原濕地的影子,映入眼簾的只有成片的耕地和一道道車轍,大風刮過,捲起漫天沙土……
當地農民馬大文對記者説,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草原時,他就在這裡開了50多畝地,現在一年靠在這裡種地能收入4萬多元錢。隨著糧價上漲,這裡耕地變得非常緊俏,村民都搶著種地。而最近幾年,政府開始對這裡徵收“草原費”,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
今年67歲的楊明祿是密山市密山鎮三合村耕地最多的村民,在泄洪區內擁有約500畝耕地。據楊明祿等人介紹,政府對泄洪區內耕地徵費有10年左右時間,每到秋收時就有草原管理站和派出所的人到田間收費,如果不繳費就不讓收莊稼,第二年草原站就會把耕地承包給別人。
“這地是我當年辛辛苦苦開出來的,種自己的地憑什麼向政府交錢,我當年破壞草原時政府不管,現在看我種糧賺錢了,卻要來收費了。”楊明祿對於政府每年徵收“草原費”滿腹牢騷。
政府以徵費代管理實屬無奈之舉?
據知情人士介紹,上世紀90年代,為了追求糧食産量,加之環保意識不強,政府對於毀草種地的問題並不重視,因此出現了大量毀草種地的現象。如今在密山市還有數萬畝毀草開墾的耕地,目前政府是以徵收“草原費”的形式進行管理。
那麼當地政府收取“草原費”是否存在以罰代管的嫌疑呢?密山市草原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道出了其中原委。
密山市密山鎮草原管理站收費員時述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村民口中的“草原費”實際上是他們按照密山市政府的要求對轄區內草原徵收的草原承包費,徵費標準是參照全省其他市縣草原承包費標準制訂的,為每年每畝90元錢。隨後他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密山市畜牧局下發的“關於草原承包費收繳工作”的文件。
文件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黑龍江省草原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承包經營使用草原應繳納草原承包費。根據草原的地理位置、品質等因素,密山市草原承包費的標準為每年每畝60—200元,具體工作由鄉鎮政府組織實施。穆棱河泄洪區內國有草原按市20%、鄉80%分別使用,任何人員和單位不得截留挪用。
據了解,密山市密山鎮草原管理站共有4人,外加一些外聘人員,肩負著密山鎮草原的管理和徵收工作,他們收取的草原承包費用於草原的管理和保護工作。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曾派人來當地調查過他們徵收草原費一事,並對他們的收費情況和資金去向進行了審查,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時述恩等人表示,泄洪區內土地無論是草原、濕地、灘塗都不應該耕種,要在限定時間內儘快實現退耕,但目前省裏沒有撥付專項資金,密山市也無力承擔退耕還草費用,所以目前只能按照規定以徵收“草原承包費”的方式進行管理,來維持現狀。
關於密山市退耕還草遭遇資金問題,記者在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得到了證實。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草原管理處負責人李雲峰介紹説,針對歷史上非法開墾的耕地,黑龍江省幾年前曾提出3年退耕還草的目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省裏財力較弱,無法獨立承擔這筆費用,導致省內一些地區退耕還草工作無法進行。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正在積極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力爭通過出臺“草原生態獎補機制”,針對省內15個牧業和半牧業縣配套相應資金和項目,根據當地草原面積和承包情況給予補貼,緩解這些地區草原保護和恢復遇到的資金問題。
李雲峰表示,全省還有其他地區遭遇著和密山市穆棱河泄洪區一樣草原恢復的難題,要想做好全省草原保護和恢復工作可能還需國家給予一定的支援和幫助。
對此,部分環保人士認為,環保工作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環保工作的投入力度和關注程度,將環保工作納入官員政績考核,以便激勵和督促環保工作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