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出一套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組合拳”

時間:2012-08-24 16:04   來源:解放日報

  近期,上海總結各區和銀行的有益嘗試,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其中,各區縣建立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科技園區建立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同時,在去年四季度推出“三個1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還新推20億元財政資金。其中,10億元將用於注資區縣一級商業融資擔保公司,另外10億元用於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補償。政府意在借此化解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從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一邊是渴望放貸的銀行,一邊是渴求資金的企業,但雙方不了解,就像隔著一層膜。小微企業經營不規範,拿不出抵押物,也拿不出財務報表。就算有報表,銀行也擔心是假賬。”業內人士如是説。小微企業融資難,一個重要原因是銀企資訊不對稱,要讓兩者順利對接,還需要區政府、園區等第三方參與。

  長寧區政府與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合作,成立了長寧區小微企業城市商業合作社,有了民生銀行“合作社”的平臺,區政府迅速“借臺”“補臺”,讓各街鎮和居委會發揮自身對周邊小微企業及業主了解的優勢,為銀行提供相關資訊,簡化審貸手續、降低貸款風險,讓一批小微企業及時獲得了資金。

  徐匯區在不同層面搭建融資平臺。一方面,區政府與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交通銀行徐匯支行合作,組成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另一方面,徐匯區工商聯與上海銀行徐匯支行合作建立區商會企業互助融資平臺。同時,街鎮、産業主管部門“牽線搭橋”,向銀行推薦小微企業,也向小微企業發放專項信貸申請表及試點銀行資訊冊。截至今年7月底,多個平臺累計讓企業獲得貸款和擔保項目2847筆,近87億元。

  可見,增加一個“紅娘”,小微企業與銀行“牽手”概率大大提升。據悉,上海將依託區縣、産業園區、街鎮、專業市場、行業協會等機構,成立各類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

  除此之外,上海銀行業針對小微企業特點,積極創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服務機制。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在 “中銀信貸工廠”基礎上,推出“張江模式”;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針對中小企業集聚的園區、交易市場、供應鏈上下游,推出“吉祥三寶”,還推出小微信用貸産品和 “浦發科技金融模式”;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上海分行還有“三三制”承諾等,有效服務了中小微企業。

  上海中行的“信貸工廠”

  本報訊 (記者 蔣婭婭)“信貸工廠”又是一個新名詞。記者昨天從中行上海分行獲悉,截至7月底,該行中小企業“信貸工廠”授信客戶1932戶,較年初新增907戶,增幅高達92%;“信貸工廠”模式人民幣貸款餘額91.97億元,較年初新增約45億元,增幅達到95%,並佔到該行公司人民幣貸款新增總量的37%。

  “信貸工廠”是中行上海分行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平臺。基於該平臺,中行積極創新融資産品,通過多樣化、差異化融資産品及組合,個性化服務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如今年3月推出的 “微貸通”産品,就是專門為小微企業量身打造的,“免抵押、免質押、免擔保”。前不久,浦東的一家機票代理公司就通過“微貸通”實現了融資。作為輕資産的小企業,公司缺少抵押物,但中行通過控制POS機流量,掌握了企業經營情況,依舊為其提供了貸款。也有一些新企業,沒有歷史經營數據,合同訂單則成為判斷企業情況,審批貸款的依據。截至7月末,“微貸通”産品項下已批復客戶69家,批復授信總量近1.5億元。

  基於“信貸工廠”,中行還推出“張江模式”專門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園區結合採取更靈活的擔保方式,同時也提高了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容忍度,從3%提高至5%。此外,“張江模式”也建立了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項目審批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截至7月,該模式下受理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申請99家,已批復80家,授信總量達10.28億元。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目前已在全市網點建立起一支近400人專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隊伍和約1000人的“專業不專職”隊伍。(記者 孟群舒)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