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經濟展望:增速8%左右或成常態?

時間:2013-01-22 10:30   來源:半月談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finance.chinanews.com/cr/2013/0122/954934228.jpg" /></p>
<p>  <font face="楷體_GB2312">(經濟)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品質、可持續的增長。</font></p>
<p>  7.8%,這是2012年度中國GDP的增長幅度。在經歷了多年的“保八”目標之後,國家統計局在上週五公佈的這個數字難免帶著幾分特殊——它也許象徵著我們正在告別某種“數字上的習慣”。甚至許多經濟分析人士在經濟增長“破八”之後反而“長出了一口氣”,這一體現著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之後“新導向”喚起的新期待。</p>
<p>  頂住來自國內國外的各種壓力,中國經濟駛過了亂流激蕩的2012。未來經濟增速放緩的勢頭是否還將延續?我們又如何實現沒有水分、實實在在的增長?甚至在2013以及更長久的時間內開啟一段“更有效益、更有品質、更可持續”的航程?</p>
<p>  <strong>2012:探底企穩 意義不凡</strong></p>
<p>  2012年被定義為“不平凡”和“複雜”的一年。從2011年開始,GDP連續7個季度增速放緩,中國經濟“穩增長”承受巨大壓力。分季度看,2012年一季度同比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四季度結束回落態勢增長7.9%。</p>
<p>  專家表示,四季度經濟趨穩,主要是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和投資項目的進一步落實到位,去庫存因素影響減少的影響。“在前期逆週期政策干預下,目前經濟已階段性企穩,”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p>
<p>  在四季度經濟繼續回升背景下,2012年全年經濟增長7.5%的目標實現無礙。統計局18日發佈初步核算數據,2012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為519322億元,高出年初預期目標0.3個百分點。</p>
<p>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在2012年一方面面對外需弱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面對中國産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的挑戰,所以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增大。</p>
<p>  “2012年經濟結構調整有了新進展。”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最終消費對GDP貢獻是51.8%,資本形成貢獻50.4%,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貢獻-2.2%。在經濟增長的貢獻中,最終消費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高1.4個百分點。</p>
<p>  分析認為,這一數據表明,經濟增長方式正逐步從過去過度依賴投資轉向平衡的依賴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長期以來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和鼓勵增加消費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績。</p>
<p>  與此同時,相比于工業、消費和投資同比增速的全線回落,去年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呈現出較快增長態勢,收入增速跑贏GDP。具體來看,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總收入26959元,其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917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9.6%和10.7%。</p>
<p>  “總體來説,2012年國民經濟運作緩中企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p>
<p>  <strong>經濟增速整體下臺階,8%左右或成常態?</strong></p>
<p>  去年年初,多數人預計中國經濟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全年增長8%-9%。但事實與預計幾乎完全相反: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分別為8.1%、7.6%和7.4%。在“穩增長”政策助推下,四季度才回升至7.9%。</p>
<p>  查閱統計資料可發現,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從未低於8%。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從未低於9%。2012年7.8%的數據,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速整體下了一個臺階。</p>
<p>  “在全球經濟形勢低迷的環境下,我國進入經濟低谷不可避免,去年能保持7.8%的增速已經很不容易了。”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智訊專家汪德華指出。</p>
<p>  還有不少觀點認為,從人口、土地和資源環境各種要素的變化看,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已經很低,8%左右的增速可能是一個常態。</p>
<p>  在增速下滑的同時,我國的經濟結構呈現改善趨勢。這表現為:對外需的依賴度進一步降低。2012年,我國的外貿增速下滑至6.2%,對GDP的貢獻率為-2.2%。今年出口雖然會有所回升,但普遍預計也只有8%-10%的水準。</p>
<p>  其次是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三駕馬車的主動力。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最終消費對GDP貢獻是51.8%,資本形成貢獻50.4%,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貢獻-2.2%。</p>
<p>  值得期待的是,我國居民的負債水準比較低,未來有從銀行增加貸款的空間。而消費信貸的發展,將進一步拉動內需。此外,2012年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增速跑贏GDP,只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擴大消費才有基礎。</p>
<p>  <strong>2013:防範風險 企穩回升進行時</strong></p>
<p>  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變成現實,展望2013年中國經濟,市場態度普遍相對樂觀,認為在前期調控政策效果的支撐下,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溫和回升。市場普遍預計,2013年去年增速可能達到8%-8.3%左右。</p>
<p>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繼續溫和復蘇,特別是國內需求在經濟政策放寬的刺激下有較快增長;同時製造行業庫存壓力繼續減輕,工業企業的利潤回升也將間接增加工業企業的投資意向。</p>
<p>  但另一方面,2013年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2012年12月PMI為50.6,較低於市場預期。雖然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了低位回升態勢,然而關鍵指標如生産和出口訂單則比去年11月下降,顯示經濟復蘇還是相對較弱,並沒有強勁反彈。</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與此同時,物價反彈是今年經濟的一個隱憂。不少機構預計,今年我國的通脹水準將從去年的2.6%上升至3.5%。“因為通脹的回升,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沒有降息的空間。為了防止負利率的情況出現,今年下半年有加息的可能。”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説。</p>
<p>  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壓力將呈現長期、剛性特點。同時,交通銀行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在國內需求回升、豬肉價格進入上行週期以及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漲等因素的推動下,物價將進入新的上行週期。此外,主要發達國家繼續實施量化寬鬆也易造成輸入型通脹壓力也不容忽視。</p>
<p>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儘管2013年經濟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但受地方政府換屆等因素影響,2013年還要特別注意防範風險,警惕投資過熱。</p>
<p>  需要看到,國際經濟環境依然曲折複雜,國內經濟也存在不持續、不協調的矛盾,資源、環境、勞動力等制約因素的力度有所加強。不過,支撐我國經濟中長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13年我國經濟會保持持續穩健的發展,會延續2012年四季度呈現的比較明顯的企穩回升勢頭。</p>
<p>  關於今年的經濟形勢,多數專家的看法是將延續去年末以來的溫和回升態勢。汪濤表示,溫和回升的動力來自於三方面:基建投資會有所增長,最新公佈的2013年鐵路投資達到6500億元,比去年三次上調後還高200億元。</p>
<p>  分析認為,房地産市場可能出現一定程度復蘇。隨著房地産銷售的回暖,今年新開工會增加。雖然限購將繼續,但預計不會推出全國性的房産稅。</p>
<p>  此外,隨著去庫存化結束,工業企業的盈利將擺脫負增長局面,呈現向好趨勢。</p>
<p>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化、工業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內部根本動力,這個動力現在和未來都基本沒發生變化,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還處於戰略機遇期的根本原因。</p>
<p>  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考驗經濟發展的變化已經發生: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開始扭轉,資源供給和生態容忍度趨緊,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環境要求更加嚴格……這些變化決定了我國經濟不能也不應該再保持此前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應該保持一種持續、平穩、健康的速度。</p>
<p>  <strong>增長“擠水” 我們需要“實實在在”</strong></p>
<p>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日前曾指出,中國經濟存在三類“水分”:外延式、內涵式和生態破壞。他認為,從專業角度上看,表現為瞎編數據的“人造水分”已經大規模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水分,主要不是指統計數據的水分。</p>
<p>  增長的外延式水分,是指未形成現實生産能力、或者雖然形成産能但卻是過剩産能的投資,即不能形成有效供應的投資。“如果投資不能順利地形成生産能力,變成‘鬍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如果生産出的東西形成積壓賣不出去,而且是在大量人群收入水準未能提高,從而消費力不足的同時出現産能過剩和産品積壓,與這兩種狀況對應的經濟增長便是‘水分’。”李揚説。</p>
<p>  增長的內涵水分,則是指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損失,即以過多的投入而不是提高勞動生産率帶來經濟增長。“在發展生産和各項事業過程中,比較多地強調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地投入,強調增加貸款、減免稅收、‘給政策’等等,但很少顧及産出,更很少考量投入和産出的關係。”李揚表示。</p>
<p>  生態破壞的水分,是指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p>
<p>  那麼怎樣去除經濟增長中的這些水分?目前來看,至少有兩大行動已經展開。</p>
<p>  首先,去除非正常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黨的十八大後,中央要求改進作風,會議不擺放花草,導致一些花卉市場的消費大幅下滑。此外,高級煙、高級酒和高級賓館的消費也受到衝擊。在一些大城市,高檔飯店的接待量下滑了50%。</p>
<p>  汪德華指出,這些非正常高消費消失後,短期內經濟增長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如果政府能把限制三公消費省下的錢投向民生,讓百姓更放心地花錢,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會更大、更健康。</p>
<p>  其次,防止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今年開年以來,嚴重的水污染、霧霾現象,威脅著居民身體健康和交通出行。修復被破壞的環境,無疑要付出巨大代價。李揚的研究顯示,如果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我國的真實經濟增速僅有5%左右。這意味著,至少4個百分點的增長是無效的。</p>
<p>  對此,十八大已提出“五位一體”的方針,與以往相比增加了生態文明。今年作為十八大後的第一年,各地將努力實施“美麗中國”的藍圖。</p>
<p>  在去掉水分之後,未來我國還將通過收入分配、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實現居民收入和GDP的同步增長,讓經濟發展釋放更多正能量。</p>
<p>  <strong>“無水”蛋糕要做大 分好蛋糕為惠民</strong></p>
<p>  對於當前中國的基尼系數,成為時下又一個討論熱點。在18日的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03年到2011年我國居民基尼系數。這是國家統計局經過近兩年的準備,對原有的城鄉分開的住戶調查制度進行了改革,按照全國統一的城鄉可比的統計標準、指標體系進行記帳,計算得出的2003年到2011年全國居民基尼系數。</p>
<p>  數據顯示,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然後逐步回落,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p>
<p>  這些數據一方面説明瞭我國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緊迫性,因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系數不算低;另一方面説明瞭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隨著我國政府採取惠民生的有力措施,我國的基尼系數從最高點開始逐步回落。</p>
<p>  馬建堂談到:“經濟發展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還要分好這塊蛋糕。”</p>
<p>  目前,我國的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差距上,大概有3倍,優化我國的基尼系數,分配好經濟發展這塊蛋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首要工作。可喜的一點是,儘管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有3倍的差距,但是去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速已經連續第三年超過城鎮居民。農民收入提高是因為這幾年打工收入、農産品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産性收入都有所增加。</p>
<p>  其中,打工收入是增量最大的一塊,數據顯示,去年農民工總量增長了3.9%,農民工月收入比上年增長了11.8%。其次是售賣農産品的收入,不僅表現在量的增加還表現在價格的上漲。在轉移性收入方面,去年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去年,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增幅為21.9%。</p>
<p>  這些拉動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在2013年和未來時期內,伴隨國民經濟穩中有進地發展,會逐步加強,再加上城鎮化的推力,城鄉各個方面的差距都將逐步縮短,更好地分配經濟社會發展這塊蛋糕的願景並不遙遠。(半月談網/記者 陳雯瑾 侯雪靜 何欣榮 王淑娟 張歡)</p>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