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詳解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符合客觀規律

時間:2013-01-21 09:21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發佈會,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2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5193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馬建堂在發佈會上回應了記者關注的諸多熱點話題,他表示,2012年國民經濟運作緩中企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中長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13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

  馬建堂特別指出,7.8%的GDP增速較之於過去,確實是一個相對較低的速度,這有短期的因素,也有中長期的因素,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從過去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7-8%的速度,很可能是符合經濟階段變化的客觀規律。

  馬建堂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化、工業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內部動力、根本動力。這些動力都基本沒有變,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沒有變。但同時,勞動力供求格局、中國經濟發展資源的供給環境、人民群眾對環境的要求等因素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也要求中國經濟不能也不應該再保持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而是一種比較持續、平穩、健康的增長。“7-8%的經濟增速可能就是變與不變的客觀因素決定的一個速度,這種速度也是一個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的速度。”馬建堂説。

  去年經濟“四穩四新” 消費貢獻功不可沒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的GDP增速,一季度同比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四季度增長7.9%。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52377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産業增加值235319億元,增長8.1%;第三産業增加值231626億元,增長8.1%。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0%。

  馬建堂用了“四個穩”、“四個新”來評價2012年經濟總體運作情況。他解釋道,“四個穩”指的是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物價總水準總體穩定以及農業基礎進一步穩固;“四個新”指的是結構調整有新進展、科技創新有新突破、節能減排有新成效、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馬建堂透露,2012年最終消費對GDP貢獻是51.8%,資本形成貢獻50.4%,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貢獻-2.2%。“1.2、1.3、1.4”,他用一組簡單的數據來説明經濟結構調整的新進展。其中,1.2,是2012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1.3,是中國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1.4,在經濟增長的貢獻中,最終消費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高1.4個百分點。

  馬建堂表示,今年國際經濟環境仍然複雜。國內經濟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持續、不協調的矛盾,有的矛盾甚至非常突出。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中長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13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他強調,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趨勢下,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

  人口紅利仍能延續 需研究新人口政策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相當長時期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馬建堂對此高度重視,但他表示,對於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是否消失仍存爭議。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60歲及以上人口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12714萬人,佔總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個百分點;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

  “2012年的勞動人口總量是9.37億,儘管在穩步下降,但是依然很大”,馬建堂指出,這仍然是中國最大的一個資源優勢。他表示,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人們的教育技能,靈活適當地調整就業方式等做法來延長中國的人口紅利。

  馬建堂説,中國15歲以上不滿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至少在2030年以前,應該是穩步地、逐步地有所減少。他對於人口下降的問題也有所憂慮。他表示,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對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進步。但如今,我們國家的人口和勞動力供應格局出現了一些變化。“我想我們還是要在堅持計劃生育政策這個國策的同時,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研究適當的科學的人口政策也是很必要的。”馬建堂説。

  基尼系數不算低 收入分配改革有緊迫性

  統計局在發佈會上還公佈了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其中,2012年基尼系數為0.474,該系數在2008年達到高峰,接著逐年回落。

  基尼系數是用於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系數越大,説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基尼系數平均為0.44。

  馬建堂指出,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數,是按照新標準、新口徑、老資料計算出來的,不排除2013年會按照新標準取得的新數據,對這些歷史數據進行適當修訂。不過,是否修訂,目前還沒有定論。

  如何看待我國的基尼系數,馬建堂指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系數不算低,這説明我國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具有緊迫性。而基尼系數自2008年0.491的最高位逐年回落則揭示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我國各級政府採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強有力的措施。

  馬建堂表示,我們要立足於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正確處理市場與效率、發展與分配的關係,一手抓科學發展,把蛋糕做大,另一手狠抓收入分配,把我們的蛋糕分得更好。只有這樣,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才能不僅將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和GDP翻一番,還能更好地進行分配,力爭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一些。

  2013年物價總體可控 輸入性壓力仍存

  對於民眾關心的物價問題,馬建堂表示,只要調控得當,2013年一定能夠保持物價總水準的基本穩定。

  2012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5%,創自2012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漲幅。不過,2012年全年全國CPI比上年上漲2.6%,低於年初預期4%左右的調控目標,也是最近三年來最低年漲幅。

  馬建堂表示,2012年12月份CPI反彈主要因素是受蔬菜價格上漲、經濟企穩和季節性等因素影響,他認為,2013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壓力和控制物價上升的因素並存。

  馬建堂説,2013年,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主要是一些發達經濟體都在採取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這可能對中國的物價産生波動和影響;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資源環境等成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總體也呈上升趨勢。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物價上漲。

  但同時,控制物價上升的也有一些有利因素,馬建堂表示,2012年全年全國糧食生産獲得豐收,連續九年增産,工業領域的産能過剩決定了工業製成品在2013年也會保持穩定,再加上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3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穩定物價的關係,這也為明年的穩物價政策作出了總的指導意見。

  綜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馬建堂指出,一方面我們對於通貨膨脹不要掉以輕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調控得當,2013年一定能夠保持物價總水準的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大面積通脹出現。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