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考題:重築比較優勢

時間:2013-01-21 09: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度過幾天霧霾天氣後,國家統計局上週末發佈了2012年宏觀數據。數據證實,2012年中國頂住內外壓力,躲過了經濟“硬著陸”和“斷崖式下滑”的風險。但展望2013年以及更長時期,中國經濟還將繼續面臨長期重大挑戰,特別是在構築新的比較優勢方面。

  金融危機以來,“不平凡”正在越來越變成一種常態。2012年又可以稱得上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增長態勢上看,經濟增長從高位“逐季回落”,創下了近13年來的最低,是三年來首次“破8”的一年;從宏觀調控和政策調控看,是調控異常膠著和政策平衡難度加大的一年;從特點和影響範圍看,是週期性放緩與結構性放緩,以及外需萎縮和內需收縮“雙重疊加”的一年。

  從國際環境看,是外部形勢更加複雜的一年。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深度惡化,美國經濟復蘇乏力,財政懸崖風險步步緊逼,新興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世界經濟在經歷了普遍“失速”後,全球性“貨幣寬鬆競賽”導致人民幣匯率在年內“大落大起”,國際資本“大出大進”,這使得本輪中國經濟回調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金融環境異常嚴峻和複雜。

  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驅動型增長的“停擺”,2012年以來,我國出口與進口雙雙萎縮,對外貿易整體回調,增幅跌至個位數,特別是由於歐債危機導致全球市場需求銳減,釣魚島紛爭使中日經貿急劇降溫,中國對歐洲和日本出口出現加速下滑。儘管目前中國與東盟以及金磚國家貿易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因為所佔份額較小尚難彌補發達國家下滑導致的“缺口”。

  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持續刺激下,三季度以來,中國出口數據開始回暖,新增生産需求出現增長,特別是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中國製造業PM I連續6個月增長,而作為宏觀經濟滯後指標的工業企業利潤由負轉正,並使得四季度G D P出現環比2%的增長。短期增長無憂,經濟“築底回升”勢頭將在2013年得以延續。另外,歐債危機正在從最壞的時期走過,美國“財政懸崖”變成“財政緩坡”後也不大會造成“斷崖式”衝擊,在國際國內壓力有所緩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可能超過2012年,實現8%左右的增長。

  然而,長期性難題依舊擺在中國面前。“去杠桿化”是每一輪危機後的必由之路,伴隨著全球經濟由衰退走向復蘇,主要經濟體都會經歷3至5年的去杠桿化過程,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産出和潛在需求將對中國構成長期負面影響,與美歐等國漫長的“去杠桿化”、“去債務化”過程相對應的,必然是中國漫長的“去産能化”過程。

  事實上,當前中國最大的約束並非“出口、投資和消費”帶來的需求約束而是供給約束,也即人口紅利減少、生産要素成本上升、全要素生産率滯後帶來的潛在增長率趨勢性下降的問題。隨著低成本、人口紅利等原有比較優勢的漸漸失去,如何構築新的比較優勢,將是中國經濟更大的挑戰。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