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14日發佈,提供了上述數據。該報告由國內外環境領域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及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專業團隊聯合完成。
報告有關空氣污染的章節稱,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機動車數量以及工業的迅速擴張,導致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産生了負面影響。
報告列舉一個關鍵的事實是,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品質標準;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有7個在中國。
此外,在我國局部地區,污染物相互作用,並與來自附近城市和工業區的污染疊加,形成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區域。隨著煙霧、陰霾和酸雨發生頻率增加,這些區域的環境品質總體下降。
報告以懸浮顆粒物為例介紹,在中國,最顯著的大氣污染物是懸浮顆粒物(PM10)。超過三分之一的監測城市懸浮顆粒物濃度超過Ⅱ級標準,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濃度超標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也很高,並成為嚴重的區域環境問題。
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還面臨著室內空氣品質方面的挑戰,但目前還沒有對此進行持續或系統的監測。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北京的室內空氣樣本甲醛濃度超標73%,杭州超標79%,室內空氣樣本中的苯濃度是安全標準的11倍。調查顯示,我國94%接受空氣污染檢測的新車污染物超標,90%的新裝修房屋甲醛濃度超標。
報告建議中國政府改革資源定價機制,並引入綠色稅收制度。由亞行提出的這項制度建議對資源開採以及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徵稅,允許將污染控制設備的投資抵扣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