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資規模超2萬億 投資拉動力不宜高估

時間:2012-09-10 11: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期多地出臺了大規模投資計劃,國家發改委也在短時期內密集批復了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及基建、市政項目。粗略估計,這些投資項目規模超過了2萬億元。這顯示穩增長的力度在加大,但從歷史比較和國際比較看,這樣短期大規模的刺激是否還能起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功效,還需要市場進一步驗證。

  在沒有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稅收財政政策及其他行政手段有效配合的情況下,單單靠投資驅動並非能達到經濟底部抬升的功效。此外,進一步梳理近來的刺激政策,哪些産業應該進一步加強,哪些應該堅決退出,還需要因地因時制宜,“大幹快上”的模式只能是飲鴆止渴,難以持續。

  從一些中部省份出臺的刺激措施看,産業振興主要集中在電子資訊、汽車、裝備、化工、新材料、能源和消費品等行業,而從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項目看,主要集中在傳統的交通運輸、交運設備等方面。從投資行業的屬性看,“鐵公基”項目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拉動水泥、鋼鐵、玻璃、物流等行業的發展,比其他行業更能在短期見效。但回顧近十年來的投資增長軌跡,這種簡單的上游拉動模式邊際效應在遞減,由於這些相關行業都是産能過剩行業,在項目落實過程中並不一定能夠形成産能擴張和增長,因此對投資的拉動效應有限。這從2004-2010年以來鋼鐵、水泥行業的投資增速上可得以驗證。

  從當前國內經濟形勢看,雖然各地出臺的政策較多,但具體落實的項目有限,當前投資基礎還在夯實中。新增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處於回落通道,短期內通過項目拉動止跌功效有限。同時,從當前建設項目的資金分配中也可看出,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並未緩解,目前銀行貸款和中央財政在地方項目的資金佔比分別為12%和5%,更多的項目需要企業自己去籌集。

  從投資項目的結構看,目前出臺刺激投資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並且中部省份的産業投資佔比已經超過60%,中部省份的財政收入狀況目前壓力較大,其資金籌措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風險防範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可能使得地方政府在實際操作中對投資的鼓勵和拉動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在需求和經濟尚未出現明顯轉機的情況下,單靠企業的運作困難較大。

  投資項目的拉動需要多項政策配合,共同發力,單單有行政政策或願景,而沒有實際的舉措支援,這樣的項目拉動不可持續。投資的拉動需要貨幣、信貸、財稅等多方面的措施配合,但從一些機構的實地調研看,商業銀行對這些項目依然持謹慎態度,信貸政策依然偏緊,地方融資平臺累積的風險並未有效緩解,房地産調控依然不會放鬆。這些制約了各項政策的有效配合空間,要使項目獲批真正變為投資增長,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汲取上一輪“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的教訓,在具體的項目規劃和審批節奏上要更為謹慎。可以看到,單靠貨幣超發和“鐵公基”重復建設的路子已經走不通。同時,經濟立馬反彈的期望也較難實現,經過了入世的制度紅利和城市化推進,目前中國經濟增長要想持續穩健,必須改變傳統的投資項目拉動模式。雖然一些高新技術和産業短期內並不能給經濟增長帶來太多的邊際效應,但一旦培育成功,其廣闊的增長空間和後續增量將會支援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本報記者 張泰欣)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