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速7.6%,創下逾三年來新低,7月份我國出口增長僅為1%,而去年我國出口還出現過30%的增長。中國該如何面對這种經濟增速的放緩?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標致雪鐵龍集團全球新聞發言人Jean Baptiste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你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時,你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棄買車的打算。我們在去年10月時就已經感覺到全球經濟的發展出現困難,因為你發現門店裏看車的客人們的表情出現了猶豫。現在這種感覺得到了確認。”有中國車企工人告訴本報記者,今年放假的時間比往年都要長,主要就是因為廠裏並沒有那麼多的訂單。中國車輪行業之首的企業——正興車輪的CFO李軼梵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整車不好售直接影響零部件。”
公開財報顯示,中國重汽前6個月銷售額同比下降23.3%,東風汽車同比下降10.4%,江淮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17.3%。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告別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開始向7~8%的增長區間降落。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告別高速增長是很正常的,這是城市化和工業化後期的必然現象。預計中國未來的十年,GDP增長都可以保持在7~8%的增速。這是一件好事。預計中國經濟增長下降的趨勢在今年三季度就會穩住並有所回升。因為,歐洲債務危機已穩住,中國企業也經歷了長達十個月的去庫存化。總的看來,最壞的時期也過了,不會更壞。”
投資大師羅傑斯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説:“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增長2%、3%呢?歐美國家就連2%也達不到。”
當前關於中國政策的各種建議四起,但是本報記者調查與採訪發現,有兩種政策取向是要避免的。
一是過度強調投資。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表示:1994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金額佔全年GPD的35%,到2010年固定資産投資佔GDP比例高達70%。當前的財政政策和過度依賴固定資産投資行為雖帶來短期繁榮,但造成中國經濟進一步扭曲。
二是過度放鬆貨幣政策。曹遠征表示,中國現在的貨幣政策不宜過分放鬆,因為中國對貨幣的需求下降,問題出現在市場在萎縮,商品賣不出去,工業減少投資。
羅傑斯也認為,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並不堪憂,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可能不明智。
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張岸元博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具有必然性,此前寬鬆政策在通脹、資産價格方面的負面影響正在消化,但産能過剩、需求不足的矛盾才剛剛顯現,實體經濟的過剩與不足,不是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問題。”
專家建議政策出路
選擇一:調結構
曹遠征認為,我國宏觀政策方向不宜改變,但要微調預調,以將經濟托住。比如,可以財政擴大支出,地方財政無力,可以又用中央財政的老手段,上鐵路和水利等投資,借此撬動其他的投資。但“穩”不是目標,是個條件,不能麻醉藥打了,手術臺上了,手術卻沒有做。所謂的“手術”,就是要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改變體制,理順地方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具體來講,經濟結構的調整,就是外需靠不住了,要全面靠內需。不能像過去那樣嚴重依賴第二産業的發展,而是要發展第三産業,發展服務業。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對本報記者表示,破除壟斷要繼續進行,以使經濟更有活力。
選擇二:減稅
賈康表示:“減稅要繼續成為當前政策的重點。”
曹遠征提醒,減稅是肯定要去做的,現在也正在減,但是稅收減到零,需求不在,商品也是賣不出去的。中國經濟的問題不是成本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選擇三:擴大直接融資比例
張岸元建議,融資平臺資金需求,是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難得的亮點。平臺監管不能一刀切,有些平臺資産負債狀況非常健康,屬地財政已做出充分的還本付息安排,中央部門可以加快審批核準進度,滿足發行規模要求。(記者 陳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