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雙反(反補貼反傾銷)案尚未了結,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或又將開啟,中國光伏業腹背受敵。
7月2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收到了一封《關於召開中國光伏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新聞發佈會的邀請函》。
該邀請函稱,日前,德國某太陽能光伏企業向歐盟遞交了針對中國光伏産品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為表達對該德國企業不恰當行為的堅決反對態度,保護中國光伏行業的合法權益,7月26日,40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共同組織的“中國光伏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新聞發佈會”將於北京召開。
邀請函中所指的德國某太陽能光伏企業是SolarWorld,此前,它已讓美國成功對中國光伏産品提起調查,5月份,美國在雙反調查的初裁中對中國企業成功徵收31%-250%的高稅。
7月9日,外媒報道稱,Solar World的高管曾一起前往歐盟委員會提交材料,希望歐委會能夠對反傾銷調查立案。
7月20日,德國環境部部長Peter Altmaier在接受德國ZDF電臺採訪時稱,中國給予這些企業以金融支援,價格戰導致很多德國光伏企業陷入艱難求生狀態。“必須公平地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反傾銷程式或是確保公平的途徑之一。”
據了解,在行業處於低谷時,歐盟本土的光伏組件商也是經營慘澹,其中德國第一大廠Q-Cells公司在4月申請破産倒閉,而更多的中小企業也出現了倒閉潮。這讓歐盟開始逐漸重視這些破産的企業,而當地的企業也開始把責任歸結為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所致。
“和之前糟糕的預期一樣,歐盟已經在效倣美國的做法,恐怕結果也不會樂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
“這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説,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畢竟歐洲是全球光伏最大的市場,所謂的新興市場到底如何,現在還需要時間去驗證。”昨日,一位光伏企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果和美國雙反一樣,最終的結果是嚴厲的,將是一個雙輸的結果,對於歐洲買家來説,不能享受到價優質高的産品,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承擔了更高的關稅,之前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競爭將變得更加的激烈,經營困難將加劇甚至會出現倒閉潮。
分析師宋亮認為,中、美、歐互補經濟鏈條正在斷裂,貿易保護主義會隨著經濟進一步惡化而抬頭。“如果國外市場大門關閉,國內勢必會加快對新能源産業的投資,一方面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擴大下游投資,擴大國內需求,從而保護上游産業。”
林伯強認為,國內市場短期內全面打開並不容易,還是得先靠政府的補貼,但必須吸取教訓補貼在終端,而不是設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