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的“兩副面孔”

時間:2012-07-06 13: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開市場經濟先河的廣州,也開始限制買車了。

  為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空氣污染,廣州將限制新車數量。根據該汽車限購政策,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每月1萬輛。

  新加坡《聯合早報》觀察到了消費者在大限到來之前加班加點買車的情景:大批廣州消費者6月30日夜間排隊購車,爭取在新政實施前抓住最後機會,汽車經銷商也紛紛將營業時間延長。廣州一家汽車銷售店表示,僅3個小時之內,他們就賣出了50多輛車,幾乎等於過去一個多月的銷量。

  限制汽車消費,是地方政府在治堵壓力下的無奈之舉,這一措施究竟對治堵能起到多大作用?輿論有不少爭議。

  《聯合早報》報道説,北京自去年開始推行一系列治堵措施,限購只是其中之一,但不少北京市民並不認為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據報道,北京市交通委去年開展的網民調查中,有78.33%的人認為,北京去年上半年的交通擁堵並未緩解。另一方面,低中簽率的搖號限購舉措,令不少有意購車的市民怨聲載道,一些業內人士也對此表示不滿。

  專家認為,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管理水準才是治理城市擁堵的根本,而限購車輛只是暫時延後了購車需求,一旦停止限購,或將産生更多問題。

  靠限制,無法解決問題,這早已被無數案例所證實。比如説,限制購房這麼久,可一些城市的房價還是漲了。6月,中國的平均房價在下降9個月後首次上漲。

  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了一些海內外專家。里昂證券房地産分析師王艷認為,住房市場已經觸底。她表示,庫存到第三季度可能達到最高水準,房價到第四季度將溫和上漲5%。大華繼顯經濟學家張帆稱,中央政府兩年多前推出房地産緊縮政策以來,儘管住房價格有所下降,但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主要城市的房價仍過高。政府放鬆部分緊縮措施尤其是住房限購令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放鬆購房限制會導致房價快速大幅反彈,造成政府最初的房地産緊縮措施失效。

  一方面限購,一方面刺激內需,這還真讓人琢磨不透。

  《日本經濟新聞》刊發該報編委吉田忠則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的消費有“兩副面孔”。一是地區的擴大。中國的城鎮化率去年剛達五成,城市建設今後還將推進,出現新城市必然導致消費市場擴大,開拓銷路是關鍵。另一方面,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大城市的消費市場趨於成熟,即使日本的頂級商品也面臨巨大的競爭,出口至中國也無法勝出,企業有必要重新制定應對中國成熟市場的戰略。

  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70%靠政府投資拉動,消費拉動只佔30%,而在西方國家,至少50%的經濟增長靠消費拉動。中國老百姓為什麼不肯消費?這個問題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子女教育、醫療、養老讓中國人必須手頭有大量的存款,才可以稍微安心。

  一名年輕的中國工人需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安享退休生活呢?網上一個病毒一樣擴散的帖子説,得314萬元。如此沉重的負擔和對未來的擔憂,導致當下不敢消費。

  美國《華爾街日報》也看到,中國幽靈般逼近的養老金危機。經濟學家郎鹹平説,要存下足夠養老錢,對很多中國人來説都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中國正上演‘龐氏騙局’——我們用年輕人提供的資金支付上一輩的開銷。當年輕人退休時,就沒錢留給他們了。這是很危險的”。(王衝)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