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有關養老金的話題一段時間以來持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上海證券報》最新報道,論證了五年多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已經由上海市政府遞交到財政部,年內獲批的可能性很大,上海可能成為全國首個試點城市。“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是指投保人繳納的保費在繳費期間按照統一方案免繳稅款,並遞延到退休領取,在領取保險金時按照一定規則再繳納相關稅款的養老保險産品。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共有三大支柱,分別是作為第一支柱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但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發展不大平衡,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保險的替代率非常低,可以説是微乎其微。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今年的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説,近十年來中國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而且到去年末,老年人口的撫養比已經上升到122.23%,中國養老金缺口確實非常大。
陳文輝説,在整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之中,應該運用市場機制來提高整個基本養老保險的運作效率,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並通過政府的引導,包括試點個人延稅型保險養老産品等提高企業、個人參與的積極性。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就此帶來評論:
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以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個人養老為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但目前的現狀是基本養老獨大,養老保險體系發展不平衡。多年來我們基本上只是發展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非常落後。現在第一支柱養老資産已經將近兩萬億,可是第二支柱才三千多億,第三支柱也是非常小的。從退休收入的來源結構來看,絕大部分人的退休金都是來自於基本養老保險的,來自於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的比重都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