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堆積節能降耗壓力 政府著急難治市場衝動

時間:2012-04-23 10: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節能降耗壓力大 企業不急政府急

  編者按:“十一五”以來,我國各地區、各部門把節能降耗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記者近期在調研中了解到,我國節能降耗工作仍存在不少亟須破解的瓶頸問題。比如,在我國部分地區,被節能降耗工作弄得焦頭爛額的是政府相關部門,而一些重點耗能單位卻很悠哉遊哉。在節能手段方面,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造,目前依靠技改降耗的空間已經很小,但結構節能工作還面臨各種阻礙。此外,我國目前節能工作仍沿用的“一刀切”做法,以及粗線條的評估系統,使有些企業發出“即使停産都完不成任務”的抱怨。專家建議,解決目前節能降耗工作面臨的瓶頸問題,須政府加快自身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同時硬化企業節能考核、大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並在制度設計方面向“精細化”目標邁進。

  ■症狀一:“企業生病”堆積降耗壓力 “政府吃藥”難治市場衝動

  【記者近期在內蒙古、雲南、湖南、江蘇等地調研時了解到,不少基層幹部把當前行政手段強推的節能降耗,形象地稱作“病人生病、醫生吃藥”。因為有“一票否決”,在黨政系統內部,節能工作從上到下逼得很緊,政府部門急得焦頭爛額,公務員壓力大,但好多企業不著急,有的企業明明是重點耗能單位,卻很悠閒,這也是造成2011年我國節能降耗指標沒有完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完不成任務怎麼辦?拉電閘、改數字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宏觀調控深入和部分領域投資縮減,鋼鐵、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漸入低谷,這一影響與各地為完成節能指標而採取的措施疊加,暫時緩解了眼下節能降耗的壓力。然而,在國家定調“穩增長”被放在突出位置後,不少企業仍寄希望於調控鬆動,地方政府則全力確保投資增長。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強推節能降耗的方式,遇到市場規律重重挑戰:在市場疲軟的掩蓋下,耗能産業正伺機反彈。

  記者在內蒙古豐宇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株洲冶煉集團、雲南銅業集團等企業採訪時,大家普遍反映,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生産銷售逐漸轉入“寒冬”,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産,只能在微利、虧損狀態下勉強維持。

  但多數接受採訪的企業認為,相信“國家政策總會鬆動的”。內蒙古一家鐵合金生産企業老闆説:“只要市場好轉,企業的利潤十分可觀。”

  在市場行情成為影響高耗能生産、銷售、投資主因的同時,政府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節能降耗措施顯得力不從心。“十一五”期間,烏蘭察布市在連續兩年未完成節能考核目標後,制定出臺關於節能降耗的“應急預案”:每到七、八月份,開始盤點上半年節能成績,預測全年完成情況,適時約談耗能企業老闆、黃牌警告、差別電價,直至拉閘限電。在突擊完成“十一五”節能指標的最後幾個月,全市高耗能企業只能維持“水管不凍”的冬眠狀態。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當前節能降耗工作以行政手段推行為主的情況下,烏蘭察布市的做法有一定普遍性。在抓官員“帽子”、抓項目審批、資金分配、價格干預仍然無法完成節能降耗任務時,一些地方鋌而走險、怪招迭出。西部地區一位多年負責節能工作的幹部説,在最危急的時候,拉電閘、改數字成了節能的兩大“絕招”。不少人在接受採訪時都承認,存在向上級統計部門“攻關”、做數字文章等現象,但不便細説。

  兩難境地:要發展還是要節能

  作為主管湖南省全省工業節能、原材料工業發展兩大塊工作的經信委副主任,劉平凡經常陷入“左手和右手較量”的兩難境地。他説,發展原材料工業和節能降耗相互衝突,又都歸我主管,有時開一個會同時研究這兩個議題,從要求到措施都前後矛盾,政府既是壓力的製造者,又是壓力的承擔者,所以體會特別深、壓力特別大。

  這種“一手抓節能降耗,一手抓耗能工業發展”的糾結,已經成為部分地區發展中的常態。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王樹茂、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康艷兵、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等專家認為,在當前我國産業發展方向和工業節能降耗均以政府行政力量主導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左手和右手較量”的尷尬很難避免。

  業內專家表示,政府一隻手創造了高耗能産業的市場需求,另一隻手卻壓著企業少生産、不生産,導致節能降耗在很多地方是“為了節能而節能”,好一點的地區在邁出“倒逼傳統發展模式降速”的第一步後,也遲遲不能邁出“促進結構調整和方式轉變”的第二步。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客觀上讓不少地方陷入“要發展還是要節能”的兩難境地,也讓節能降耗始終無法與經濟發展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地方政府在選擇時往往首先考慮G D P,節能降耗動輒要為保增長“讓路”,真實的能源消耗壓力往往被遮蓋在“政府限産”和“行情不好”營造的雙重假像之內。

  對策與建議節能降耗工作應還給市場

  接受採訪的基層幹部和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節能降耗工作已經走到以行政手段為主向以市場手段為主轉變的“十字路口”,政府如何加快自身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如何做好“有所為,有所不為”,是能否順利完成這一轉變的要害所在。

  一、政府撤出“陣地”。專家表示,政府部門管得太細、太多,是當前節能管理體制不順的重要原因。如某些宏觀經濟部門,整天忙於給節能項目和企業評估、“分錢”、核定減免稅,而這些部門對節能項目運作情況了解不多、更無法科學評估,具體工作應該交給業務部門去做。

  二、“還原”能源價格。價格改革是無法繞過的問題,加快推進資源稅和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儘快讓能源産品價格真實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反映資源環境的真實壓力。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建議,深化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可以適當提高能源資源價格,使能源資源等生産要素成本得以釋放,通過資源型産品市場價格信號,引導企業主動節能,改變企業“節能不節錢的現象”。

  三、完善市場體系。加強節能量的測量、驗證、評估、審核、監督等基礎能力建設,適時推廣政府與企業的自願節能協議、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工具,促進節能降耗市場體系形成。康艷兵認為,在建設節能市場體系、培育節能市場載體的過程中,尤其注意政策對市場造成干擾的問題,避免“權力攪買賣”現象發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