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過剩矛盾加劇 經濟減速超預期

時間:2012-04-06 10:10   來源:中證報

  筆者原先認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都能在8%以上,到四季度才會下降到8%以下。但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情況看,經濟減速程度超出預期,很可能在一季度就出現經濟增長率低於8%的情況。

  生産過剩矛盾加劇

  在分析今年前兩個月數據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年是閏年,2月有29天,如果換算成增長速度,就要比去年多出1.7個百分點。比如,今年1-2月的工業速度是11.4%,但若扣除多出的這一天,就只有9.5%。其實用日均産量增長率就可以完全剔除閏年這個季節波動因素。以發電量為例,統計局公佈的前兩月發電量增長率是7.1%,但若按日均産量計算只有4.3%。

  電力供求一向是經濟增長的晴雨錶。即使不剔除閏年因素,發電量增長率也已從去年12月的9.7%下降到今年前兩月的7.1%。從中電聯最近發佈的數據看,前兩月製造業的日均用電量負增長1.8%,更可以反映工業生産急劇收縮的現實情況。

  一般來説,由於工業産出佔了總産出的一半,所以經濟增長率隨工業增速變動。大體來説給工業增速打個7折就是GDP增長率。因此若3月份的工業生産繼續維持前兩月的情況,剔除掉閏年因素的工業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就會降至10%以下,而GDP增長率應該就在8%以下了。

  問題還不在於今年頭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掉到8%以下,而在於全年經濟增長率甚至連7.5%也保不住。中國經濟當前的問題是個人收入差別與城鄉收入差別越來越大,由此形成了總供給大幅度超出總需求的總量格局。正是因為這種總量格局,才使中國相較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最充分地利用了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但問題在於,當新全球化因美國次債危機而中斷的時候,中國沒有能夠及時啟動開拓內需的戰略性調整,而是用加大投資需求的辦法來增加臨時性需求,從而導致外需萎縮後,國內供給超出需求的情況更加嚴重。

  我一向認為,不能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當成投資需求,而更應把它當成供給能力增長的指數。因為投資一旦完成就會化蛹為蝶,從需求變成供給。如果從這個角度觀察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今年前兩個月工業、消費和出口數據相比,唯一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的就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其中最能反映産能增長的裝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與專用設備製造業的增長率分別是45.4%和58.8%,而去年全年是30.6%與39.2%。這説明工業産能在去年就開始顯著釋放,今年初釋放速度加快。但從工業生産環節看,今年前兩個月的通用與專用設備製造業的增長率卻從去年的17.4%和19.8%,下降到8.6%和11.6%。

  在投資完成額曲線大幅度上行的時候,工業生産曲線卻顯著下行。這説明投資完成額的高增長並不能代表投資需求的高增長,而是反映供給能力的高增長,預示著下一階段國內生産過剩矛盾將更嚴重。

  順便指出,更能反映投資需求變化的指標是“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該指標反映的是在建項目需要多少投資才能完成,可以代表現存的投資需求。從這個指標增速變動情況看,2010年是26.8%,去年是18.7%,而今年前兩個月已經下降到12.1%。其變動趨勢説明真正能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需求處於大幅度萎縮過程中。

  生産過剩的狀況也能從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中反映出來。今年前兩個月,工業利潤下降了5.2%,去年前11個月該指標增長了24.4%,去年前兩個月該指標增長了34.3%。工業利潤下降將導致生産與投資活動的停滯,乃至爆發生産過剩危機。

  生産停滯的情況還可從中國經濟的區域增長結構反映出來。東部沿海地區一向是中國經濟的增長極,但是今年前兩個月,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的工業增長率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的工業增長率都低於5%。最近還有報道稱,深圳出現了特區設立以來的首次工業負增長。沿海地區經濟的率先衰退,與今年前兩個月出口的大幅衰退是一致的。

  近兩年消費需求的增長率一直較高,但今年前兩個月也出現顯著收縮的局面。從統計數據看,消費增長從去年12月的18.1%下降到今年前兩個月的14.7%,但若考慮到今年前兩個月的通脹率只比去年12月下降0.3個百分點,以及剔除閏年的因素,實際消費增長率已經下降到9.3%,消費增長率比去年12月已經下降了4.1個百分點。這也不奇怪,因為收入是經濟增長的函數,增長的下降必然會引起居民收入減少,進而影響到消費需求增長。由此可知,如果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繼續下降,消費萎縮將是必然結果。

  順便提一句房地産的問題。去年的新房銷售面積是9億平方米,二手房銷售面積是2億平方米。在政府嚴格限購的背景下還能有這麼多的購房需求,説明剛性需求仍然很強。在出口、投資和消費需求都在顯著收縮時,只有房地産領域存在一塊被壓制住的需求。但必須看到,這塊被壓制住的需求是建立自2003年以來經濟高增長,居民儲蓄了大量財富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經濟收縮開始明顯,居民收入開始減少,對未來收入預期就會隨之改變。所以,如果目前房地産低迷的狀態主要是因政策因素導致,那麼下一階段恐怕會轉入被居民收入增長低迷約束的時期。對房地産調控來説,也將不是如何壓住需求的問題,而是如何保住去年的9億平方米和2億平方米需求水準的問題。

  經濟或繼續下行

  我最近仍不斷聽到一些學者堅定認為中國經濟將在二季度、至少是三季度強勁復蘇,甚至有學者在去年就預言中國經濟今年起會再度進入強勁的高增長期。他們的根據,一個是認為世界經濟增長將再度強勁,另一個是認為只要政府再度放鬆宏觀需求,中國經濟就不用擔心“熱”不起來。對這些觀點我都是不贊同的。

  從世界經濟看,許多人都認為目前只是歐洲經濟有問題,而美國經濟已經顯露了強勁復蘇的勢頭,對此我持有不同意見。我始終認為,美國經濟的問題比歐洲要大得多,因為美國金融機構在次債危機中形成的龐大有毒資産直到目前也沒有消化多少。背著沉重的包袱,美國經濟想從低谷中往上爬難上加難。去年美國的廣義貨幣M2增加了8700億美元,比次債危機最深重的2008年的7500億美元還要多,其中有超過6000億美元是7月份以後放出來的,正是在去年7月下旬以後發生了新一輪美股暴跌事件。現在市場又在議論美聯儲的“沖銷版QE3”,就是由美聯儲放出美元收購美國金融機構的資産抵押證券,再用借款的方式把放出去的美元收回來。

  這些看似無用的舉措,實際上都是給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産找出路。目前美聯儲的目的,就是把美國金融機構的爛資産轉移到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裏面來,讓這些被有毒資産重創的金融機構脫身。美聯儲再把美元借回來是為了維護美元的信譽,防止因美元太多出現惡性通脹。但美國的有毒資産規模實在太龐大,即使自次債危機以來美國的M2已經增加了2.6萬億美元,還是救不了美國的金融機構。所以,直到目前還不能説美國經濟在危機中已經觸底,由此所發生的需求收縮也不一定見底。歐洲經濟由主權債務危機所引發的緊縮過程才剛剛拉開序幕。全球經濟需求緊縮至少在今後5年內會繼續發生,中期內並不可能出現一場由世界經濟復蘇拉動的中國經濟高增長。

  有人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趨勢是政府為反通脹實施貨幣緊縮造成的,所以是外生原因,現在通脹降下來了,只要政府降低存準率與利率,經濟增長就能上去。對這樣的觀點也要推敲。如果總量格局不是生産過剩,放鬆宏觀需求當然會使經濟提速;但若情況相反,放鬆宏觀需求不見得有效。比如最近央行銀行家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貸款需求指數環比大跌4個百分點,是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最大跌幅。這説明,如果市場不景氣,即使政府放鬆信貸,企業也不一定願意增加生産和投資。

  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曲線從目前看難以改變。我們只能希望經濟下行不要太深,比如全年增長不要低於7%,否則就會引出其他方面麻煩。必須指出,雖然自去年10月以後通脹開始下行,但不要認為通脹會持續下行。最近農産品又開始漲價,自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開始走高,今年的農業生産形勢還不能確定,全年CPI增幅能否保持在4%以下仍充滿變數。如果通脹反彈而經濟下行更加顯著,政府的宏觀調控會再次陷入保增長還是反通脹的兩難處境,而再度選擇犧牲增長來反通脹的空間顯然不多。

  中國目前的問題已經不能用調控宏觀需求的短期方法來解決,也不能靠小改小革來解決,而必須觸動當前錯綜複雜的利益結構,進入到真正的結構調整過程。中國的改革有一個規律,凡是大的改革都是被大的危機觸發。我們有理由希望此次經濟下行,能夠成為一次新的大改革、大調整的起點。王建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