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投向虛擬經濟領域 實業利潤微薄遭冷落

時間:2012-02-20 09:34   來源:新京報

  在藝術品熱和農産品炒作之後,中國經濟不良症候出現在金融上。

  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集資案件頻頻出現,背後反映的問題與遊資炒作農産品、藝術品等如出一轍,實體經濟受到投資者冷落,資金蜂擁投向虛擬經濟領域,謀求“以錢生錢”,中國經濟虛實失衡。

  “虛火”過旺,實業疲軟,這種失衡現象成為經濟領域近期的關注焦點,並受到決策層關注。繼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之後,今年2月6日至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座談會時提出,要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同時要放活民間資本,支援民營企業發展。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條”的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虛實失衡”是如何産生的?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在這種失衡狀態下的生存狀況怎樣?如何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本報記者通過調查和梳理,並採訪相關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此進行探討。

  實業和金融冰火兩重天

  銀行業上市公司幾乎貢獻了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一半,中小企業利潤微薄。實體經濟和金融業被指冰火兩重天。

  2011年,雖然實體經濟呈現出增速下降的趨勢,中國經濟以9.2%的同比增長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幾個國家之一。但在GDP數據之後,另一些數據反映出經濟更深層次的問題。

  銀行在中國經濟中“一枝獨秀”,目前已經有分析師預計全年銀行業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在2011年的半年報中,銀行業上市公司貢獻了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46%,與此前同期略有上升,這是近年來銀行貢獻半數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個縮影。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如創業板公司的凈利增速不到銀行業的一半,目前預計不到15%。在上規模的公司之外,另外一些未能納入規模以上企業的情況更不樂觀。阿里巴巴集團對環渤海地區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調研顯示,52%的公司凈利潤下滑。

  遇到困難的不僅是中小企業,像美的、李寧這樣的大公司近期也傳出裁員消息。GDP的列車仍在行進,但經濟基石已動搖。一名投資經理説:“銀行利潤可以是無源之水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看來,實體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在2011年是冰火兩重天。

  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2011年以來已經成為“風暴眼”,民營企業老闆遭遇資金問題接連出走,近期又傳出立人集團出現債務危機,董事長被刑拘。

  金融産業繁榮的背後,難掩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慘澹。

  目前政府已注意到這種局面。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月6日至10日的座談會中表示,應對今年的經濟困難有兩個途徑非常重要:一是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二是放活民間資本,支援民營企業發展。

  落實的方式將集中體現在“新36條”上,溫家寶指出,將在今年上半年將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也有學者關注政策傳導的效率。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舉辦的小微企業調研發佈會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表示,2011年政策也出臺了幫助小微企業的措施,比如降稅,但好多小企業沒有感受,政策是否落實更值得關注。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