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暴利,銀行該不該臉紅?

時間:2012-02-08 09:42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的一番言論,令有關銀行暴利的討論再度升級。

  陳永傑公開表示:“銀行和實體經濟一個利厚一個利薄的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銀行的資本利潤率已經不僅大幅高於工業,而且高於石油和煙草,我們都説煙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開採也很暴利,而現在銀行業比這兩個行業利潤還要高。”

  這一陣子,某個行業暴利超了誰的“新聞”時時衝擊著人們的神經——如上市高速路公司暴利超房地産、殯葬業暴利超醫療業等。如今,又爆出了銀行業暴利高於石油和煙草的消息,令人不得不感嘆:沒有最暴利,只有更暴利。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去年底,一家大型銀行的負責人頗為“含蓄”的公開言論:“整個銀行業這些年數字確實非常靚麗,尤其像今年,整個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經營壓力很大,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

  中國的銀行確實很趁錢。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遇到了困難,增速逐步放緩,而從已經公佈業績的幾家上市銀行來看,其利潤增長都在40%至50%,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

  據專家分析,銀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暴利,首先是因為存貸款利差比較大。存貸款利差是銀行的主要經營收入,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國家的16家上市銀行,去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差收入超過1.2萬億元,佔營業總收入80%。

  目前,銀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為3.5%,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CPI總水準比上年上漲5.4%,也就是説在銀行存錢儲戶實際上是虧本的。作為存款人的普通百姓,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把辛苦掙來的小額存款交給銀行,從合同關係原則上看,銀行應預見到貶值,也具有可以防止或彌補貶值的能力,卻以“負利率”方式獲得高利潤,坐視百姓資産縮水。

  而目前銀行一年至三年貸款利率為6.65%,五年以後的貸款利率更是高達7.05%。在現有金融環境下,國有銀行肩負著扶持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的道德義務,但現實是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要麼貸不到款,要麼只有接受比6.65%貸款利率還要高出許多的霸王條款,銀行卻借此獲取高利潤。

  對於儲戶,銀行讓對方承受實際存款利息虧損;而對於貸款客戶,銀行享受了較高的收益。

  除了存貸款利差之外,名目繁多、飽受詬病的手續費也是銀行業暴利的重要來源。

  武漢大學法學教授孟勤國領銜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而現在《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列出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種,7年時間達到了10倍。

  去年8月,12家上市銀行公佈了2011年的上半年業績,共實現凈利潤4244.47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就有2057.43億元,幾乎佔到了凈利潤的半壁江山。

  正是“吃利差”和“手續費”的雙重驅動,形成了中國銀行業的暴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銀行業利潤激增源於壟斷,其金融意義上的技術含量甚為微弱,而中國銀行業對消費者“強取豪奪”的技術含量卻與日俱增。

  針對銀行壟斷的批評,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曾經反駁稱,中國銀行業不存在壟斷現象:“銀行業除了四大銀行以外,還有幾十家股份制銀行,上百家地方性商業銀行,還有一大批外資銀行。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家銀行,一點問題都沒有。”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則將中國銀行業的壟斷稱為“相對性壟斷”:首先,我國的銀行市場準入並沒有完全放開,準入門檻非常高;其次,幾大國有銀行在市場上佔的比例非常高,達到70%、80%,而且幾大國有銀行在調整銀行收費價格的時候,相互之間一溝通,消費者只能是被“綁架”,因為這幾大國有銀行佔有的市場範圍太大了。

  暴利,雖樂翻了銀行,卻不是百姓及經濟之福音。存款人、貸款企業皆輸,唯銀行大賺,不僅不合理,也不可持續。那麼,是不是該管管了?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