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的貨幣政策困局

時間:2011-11-04 10:47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

  為了抑制投資過熱、減輕通脹,我國目前一直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但截至目前效果不是很明顯,人民幣似乎陷入了困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

  要認識到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經階段,是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要想解決它,需要一整套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體系。

  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並不是一把“萬能鑰匙”

  中國經濟時報:當前通脹壓力嚴重,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6.1%,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顯示我國仍面臨著非常嚴重的通脹壓力,當前貨幣政策如緊縮、加息等抑制通脹效果均不明顯,據此有人認為貨幣政策陷入了困局,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陳道富:我認為物價和CPI上漲只是一個結果,這其中有貨幣因素,也有其他因素,如世界經濟不景氣等。我們説任何一個政策它産生的效果一定要放在整個影響物價的鏈條上看才有意義。雖然中國目前在緊縮而美歐卻在量化寬鬆,但由於我們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投放了那麼多的貨幣,通過鏈條擴散必然對物價産生影響。

  雖然目前在緊縮,但還有其他因素如勞動力工資、結構改革過程中資源價格調整、國際價格輸入等問題都在影響物價,貨幣只是其中一個必要的環節,但不是唯一的環節。如果沒有貨幣因素的支援,調節通脹的努力將會大打折扣。另外從經濟結構調整這一角度來説,物價出現一定程度上漲是必然的。

  中國經濟時報:當前信貸持續緊縮,中小企業融資難日益彰顯,各地尤其是溫州深陷“跑路潮”,為此國務院近期出臺6項金融、3項財稅政策措施支援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但有分析稱這些措施只是可以緩解,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資訊不對稱才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首要問題,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是破解之道,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陳道富:資訊不對稱始終是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一個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中國存在,在國外也是存在的,所以説也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具有長期性。對待這個問題需要有結構性的改革,但主要政策不能因為中小企業而做出根本性的變化,仍然要保持貨幣政策的整體連貫性。至於某些人所説的把信用體系建設作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破解之道,我認為這是不妥的。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確實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但並不是什麼破解之道。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有三個原因,一個是信貸問題,一個是經濟結構調整在中小企業的體現,再一個是前幾年中小企業擴張比較快,特別是金融危機後,中小企業大量進入房地産、金融投資等領域,部分地區前100強的企業中甚至有40%進入房地産領域。當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候,先前盲目擴張的後遺症就會表現出來。當前金融領域的一些常態問題,如資訊不對稱、擔保、業務規範等問題的解決均有助於中小企業獲得資金。另外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對其進行財政上的補貼、技術上的支援和成立專門性的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等。我們要認識到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經階段,是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要想解決它需要一整套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體系,從擔保、稅收、法律諮詢、信用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加以扶持,使其有效規避民間信貸的種種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在目前情況下,在中國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所謂的國際化只是局部現象。

  人民幣目前只是區域化,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經濟時報:據報道,尼日利亞最近把其外匯的10%換成了人民幣,對此外電普遍認為非洲或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你如何理解這一現象?另外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陳道富:首先,我認為把尼日利亞的這種做法稱作人民幣國際化不太準確,確切地説應該叫做人民幣的區域化。貨幣的區域化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某一特定區域引入一種新的貨幣,從而形成某一貨幣區域的過程。歷史上的英鎊區、法郎區以及現在的歐元區均可作為例證。另一種是某非國際貨幣在成為國際貨幣的過程中,在一定區域內被認可的過程。我國目前則是第二種情況,所以,我認為尼日利亞的這種做法應該是區域化的過程。

  人民幣最早出現區域性的輪廓,當屬兩個地區,一個是東南亞地區,一個是非洲地區。這兩個地區與我國經貿往來比較密切,人民幣在這兩個區域是比較容易實現國際貨幣這種角色的。但在目前情況下,在中國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所謂的國際化只是局部現象。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困局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目前還並不完全具備條件來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我們還沒有美國那樣的實力;二是現在國際市場處在一個動蕩的時期,人民幣國際化要求中國的資本賬戶要非常開放,意味著人民幣的匯率要浮動,意味著中國國內市場要高水準市場化。而在目前這樣的國際格局下,這種步伐不能邁得太快,而我們又不能過度依賴其他國家,人民幣國際化雖有風險但又不得不做。所以我認為目前最大的困局是我們需要協調各方面的關係,把握一個度的問題,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它是一個循序漸進、向國際交易各個環節逐步滲透的過程。

  在當前環境下,從貨幣政策角度看,政策取向是根本,但政策的力度、節奏及政策間的協調則成為貫徹政策取向、保持經濟金融穩定的關鍵。

  金融危機後各項應對政策後遺症開始顯現

  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採取了諸多措施來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同時這些政策也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你認為目前這些後遺症哪個方面最突出?另外,近期美國面臨美債違約危機而歐洲則陷入了主權債務危機,對此我國需如何應對?

  陳道富: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採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金融危機,這導致貨幣市場流動性氾濫,跨境資金鉅額流動,匯率大幅波動,使得廣大新興國家普遍面臨通脹和資産泡沫壓力。從國內情況來看,一方面我國在美國金融危機期間,採取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兩年時間內投放了20多萬億元人民幣。雖然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各種途徑凍結了部分流動性,但僅僅只是凍結了銀行層面的流動性和貨幣的創造能力,社會流動性仍極度寬鬆。一旦貨幣的流通速度發生變化,其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將是巨大的。只是我國目前通過限購、價格指導等行政手段,直接制約了這些貨幣的購買力。但是在財富分配不均、通脹預期較為強烈、銀行存款負利率的情況下,這些資金還會在金融市場上尋找投資機會。

  近期,美債違約風險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此,我國一是要進一步嚴格資本賬戶管制,加大對地下錢莊的打擊力度,對通過FDI流入中國房地産市場的PE資金要加大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大外匯儲備戰略性運作的力度,提高在實體經濟方面使用的比例。從長期來看,應逐步減持美國國債。為刺激美國經濟,美國在未來存在激勵經濟或者通過美元貶值、通脹變相違約,甚至在經濟穩定後類似拋棄佈雷頓森林體系那樣拋棄海外投資者,對此我國應未雨綢繆。

  中國經濟時報:現在已是11月份,你認為在2011年的最後幾個月裏應執行什麼樣的貨幣金融政策來使經濟平穩著陸?利率在其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陳道富:我認為在今年最後兩個月的時間裏,要想使經濟平穩著陸,就需要把通脹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數量和價格工具要配合使用,且逐步加大對價格工具的使用。

  我們知道行政性、數量型工具在約束過量流動性、避免流動性對實體經濟造成衝擊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社會融資的多元化,行政性、數量型調控工具的有效性已逐步降低,利率工具更多的是起到一種信號作用。但如果始終不動用利率工具,其效果將越來越有限。而一旦數量型工具效果顯著下降後,價格工具將無法有效發揮作用。目前制約利率工具使用的最主要理由是擔心中美利差過大,從而導致熱錢大量流入國內。而實際上,只要美國仍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只要我國經濟仍保持穩定增長,匯率仍是漸進升值的趨勢,海外資金仍將流入。對此我國應進一步加強資本賬戶管制,儘快推出托賓稅等,同時提高匯率的彈性,加大資金流入的成本。

  在新興國家普遍加息的情況下,我國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加息空間的。所以我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從貨幣政策角度看,政策取向是根本,但政策的力度、節奏及政策間的協調則成為貫徹政策取向、保持經濟金融穩定的關鍵。(記者 呂紅星)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