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4日訊 (記者 馬常艷)並不出乎意料,今年一季度各地GDP匯總之和再次高出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全國GDP總量為10.80萬億元,而據中國經濟網記者匯總各地數據得出的結果是11.28萬億元,兩者相差4800億元。從字面上看,央地數據依舊“掐架”,地方數據的“水分”仍然不少。然而縱觀近幾年GDP數據,一季度地方GDP數據顯然“水分”擠掉了很多,央地數據之差也是近幾年較小的。
據了解,自1985年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一直高於全國的GDP總量,不斷呈現出“1+1>2”的局面。例如,2009年上半年各省GDP超出全國1.4萬億元,全年相差2.68萬億元;2010年上半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1.45萬億元,全年相差3.2萬億元;2010年全國31省市區GDP加總之和為43.27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總量39.80萬億元多近3.5萬億元,相差近8.8%;2011年全國31個省區市GDP總和為51.8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多出4.6萬億元,相當於一個山東省2011年GDP總量。
關於央地GDP之差為何屢屢出現,有統計專家曾列出三大因素:首先是統計口徑不同。國家層面的統計抽樣系統相對獨立,因而相對更客觀;其次是技術原因。地方核算的樣本是按照生産的最新産品來計算,而全國作為一個大市場,産品的跨地區流動使得一地的最終産品成為其他地區的中間産品,這體現在GDP中會使得部分地方數據超過總體,這樣的技術原因導致的差異屬於合理範圍;此外,行政干預導致某些地方存在數據虛高現象也是地方高於國家的原因之一。
為保證數據真實準確,國家統計局近年來可謂“大動作”頻頻,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多次在正式場合強調預防和嚴懲統計數據造假行為的嚴厲表態外,從今年2月18日起,全國70萬家“三上”企業和房地産開發經營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直接向國家數據中心或國家認定的省級數據中心報送統計數據。馬建堂在接受訪談時曾表示,不用層層匯總,將避免數據可能存在的造假干擾。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3月份設立曝光臺,首次曝光重慶永川區和山西河津市干預企業獨立上報數據、涉嫌違反統計法的行為。在眾多的措施下,各地上報數據造假依然頻繁發生。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全國仍有不少市、縣、區通過成立“統計改革小組”或印發文件的方式對企業直報數據採取行政干預。甚至有地方政府正在運作與直報數據並行的另一套匯總數據,實施數據雙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