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部崛起要營造實體經濟發展良好環境

時間:2012-05-22 13:1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5月17日下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中部論壇長沙會議上,針對近年來因西方虛擬經濟影響以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結構性矛盾和政策缺陷,誘導資金過多投向可輕易獲得高利潤的房地産、股市、期市、地下信貸及商品炒作等領域的現象所導致的不少企業資金外流,出現實體經濟“空心化”現象做主旨演講時指出,資本的過度炒作,導致貧富懸殊加劇,潛在著風險和危機,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而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

  一般來講,實體經濟是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民生改善提供物質産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主要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業以及商貿等相關服務業。虛擬經濟是對應實體經濟進行虛擬資本運作的活動。如金融、股市、期貨市場、金融衍生物、古玩文物交易拍賣等。

  其在有些行業也存在一定交叉。如房地産作為建築業是實體經濟,但以投資投機為目的炒作房地産就會造成資産虛擬化。而國際金融危機就是由於美國房地産次貸危機、虛擬經濟過熱引發的。銀行對房貸過度炒作派生出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物,反覆包裝、泡沫氾濫。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西方國家進行反思,紛紛提出 “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歸”戰略,發人深省。資本大量流出實體産業,與實體企業負擔過重、環境艱難,盈利水準低,有著密切的關係。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是實體經濟産業投資回報率低。受要素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競爭性實體經濟利潤明顯偏低。如去年工業銷售利潤只有6.4%,其中鋼鐵行業不到3%,電子製造業為2.5%。工業的低利潤與銀行業的超高利潤形成明顯反差。

  二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僅為0.69%,而在國外則平均在2%-3%。一些關鍵技術、高端材料、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和重要零部件依賴進口。如我國手機、電腦、電視機等産量居世界第一,但專利、核心技術、高端晶片等不少依賴國外。産業發展面臨“低端鎖定”的危險。

  三是社會上存在浮躁心理。由於虛擬經濟活動的獲利性遠高於實體經濟,踏實做實業的企業少了,投機、投資的多了。一些製造企業“脫實向虛”,一些企業資金不用於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技術進步,而是轉向非主營投資為利潤主要來源。一些企業大量涉足股市、期市、樓市等投機炒作市場。

  營造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氛圍

  發展實體經濟,從企業和行業層面,要準確定位、做強主業、規範自身經營行為,但更重要的是國家應在宏觀層面上有明確的戰略抉擇和政策導向。

  一是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審視工業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工業強則民富國強,我國總體正處在工業化加速期,工業化路程還很長,工業對於反哺農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以及對國防現代化的保障是不言而喻的。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國民經濟以工業為主導的格局不能變。

  二是要更加重視扶持發展小微企業,築牢實體經濟的基礎。企業是實體經濟的載體,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微觀形態。大力支援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貫穿整個現代化建設過程的一項戰略任務。目前國務院發佈了 《關於進一步支援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著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要進一步組織落實一系列扶持政策。

  三是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大幅度提高産業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不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制約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根本所在,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應加快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推行産學研用相結合,支援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使實體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基礎之上。

  四是要推進深化改革,營造發展實體經濟的良好環境。圍繞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瓶頸環節,應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抓住時機堅定推進財稅、金融以及壟斷行業等方面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為實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對資本的吸引力。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政策支援和投入,促進工業改造優化、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資本更多投向實體經濟。落實促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政策措施,加強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分配製度改革,減緩貧富懸殊,切實增加勞動者收入。還應在全社會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實業致富、勤勞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王曉紅)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