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將對信託公司的房地産信託由事後報備制度改為事前報批制度,分析人士當時認為,這將會對信託公司的房地産業務造成較大的衝擊。不過,距離上述消息發出至今已經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從最近4周的成立情況來講,房地産信託似乎並未出現比較實質的緊縮。
最近一月成立規模近140億
從用益信託的統計數據來看,從6月27日到7月3日的一週時間,房地産信託成立了15款,募集資金37.43億元,佔全部成立産品規模的61.54%;在7月4日至10日的一週,房地産信託共成立13款,募集資金共33.81億元,佔這一週成立總規模的46.35%;而在7月11日到17日的一週時間裏面,房地産信託共成立了14款,達30.25億元,在全部成立産品中規模佔比為37.98%;在剛剛過去的7月18日至24日,房地産信託成立了37.43億元,在全部已成立産品中佔比高達61.54%。最近一個月的時間房地産信託成立規模仍近140億元,未見緩和苗頭。同時,從發行情況來看,最近幾週房地産信託的發行量也基本處於50%以上。
針對事前報批影響
各方反應不一
普益財富信託分析師陳鵬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我還沒有看到,但是上月監管層要求信託公司將房地産信託産品由事後報備改為事前審批,可以説監管手段較之前更加主動,我想這對房地産信託的發行還是會有一定的限制的。”
用益信託李旸對本報記者談到,“雖然銀監會將房地産信託業務改為報批制度,但是監管層在相關業務審批上的標準卻不一定提高,之前那種‘假股權、真融資’的現象現在看還是存在。”
雖然監管層並未直接叫停房地産信託,但是監管層仍然希望信託公司的房地産業務能真正滲透到項目的開發當中,而不是各種包裝手法下的“融資活動”。但是目前來看,距離普遍的“真投資”模式路途還比較長遠。
餘額監管奏效
陳鵬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很多信託公司他們可能還沒有實力去開發這種監管層所期望的‘真股權’模式的産品,目前他們的精力可能更多的放在如何做大規模佔領市場上面,但是‘真股權’畢竟是一個大的趨勢,以後這類的産品會越來越多。”
昨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了二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止到六月底,投向房地産市場的信託資金餘額達到了6051.9084億元,在全部資金信託中佔比達到了16.91%,而一季度末房地産信託餘額4868.8832億元,二季度環比上漲了24.30%。儘管今年以來監管層要求信託公司按月上報《房地産信託業務風險監測表》,但是本年度累計新增房地産信託資金仍達到2077.66億元。
從近幾週房地産信託的發行成立情況來看,以往的發行大軍在房地産信託上淡出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近日,有中融國際信託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其房地産信託業務最近一直在壓縮規模。
事實證明,一向鋒芒畢露中融國際信託最近一段時期在房地産信託市場上曝光率明顯減少。最近三周僅僅發行了兩款房地産信託産品。而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為了滿足監管層嚴控餘額增長的要求,現在行業內已經有部分信託公司在之前的項目清算結束後才開始開展新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