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新聞週刊刊載價格研究專家徐連仲的分析稱,中國當前雖有通脹預期,但正常情況下2010年難現嚴重通脹,並要防止部分利益集團基於自己的利益借助媒體對通脹過度炒作。
文章分析稱,本輪通脹預期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後調整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大規模的信貸投放,以及目前經濟快速復蘇的運作態勢,使部分人更加擔心流動性會轉化為現實需求,最終會導致通貨膨脹。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從我國現實的經濟運作狀況以及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來看,通貨膨脹的情況在短期內不會發生。
文章認為,我國經濟雖然已經確立了復蘇態勢,但沒有恢復到正常的增長階段,更不會在短期內出現經濟過熱的現象。由於國民經濟運作處於企穩回升的初始階段,影響我國經濟運作的各種不確定性仍然很多,除了外需的不確定性之外,內需的高速增長也面臨較大的困難:一是投資增長主要限于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民間投資仍然低迷,不是市場自發的投資增長,其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二是居民消費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消費政策的刺激,這種刺激僅對一些行業産生作用,如汽車、家電、旅遊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等,而不是在根本上從增加居民收入、減少居民稅收等方面增加居民的購買力以刺激居民的消費,因而具有局限性,也沒有可持續性。
因此,明年國民經濟不會驟然出現高速增長的局面。而在增長9%左右的情況下,與我國潛在經濟增長能力基本相當,不會超過資源承載能力,不會引發價格總水準的大幅度上漲。
同時,文章進一步分析稱,2009年價格總水準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V”型形態,全年價格總水準漲幅在-0.8%左右,沒有形成通脹的變化態勢。1~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累計下降1.1%,從環比來看,1月份上漲0.9%,8、9月份分別上漲0.5%和0.4%。而10月份又下降0.1%,預計11、12月份環比可能出現溫和的上漲態勢,全年價格上漲對明年的翹尾影響約為0.7個百分點,對明年價格上漲的壓力很小,並沒有形成明顯的價格上漲的軌道,也難以恢復到2008年的價格水準,更沒有形成通貨膨脹的變化態勢。
此外,在不改變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收入兩極分化格局的情況下,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在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同時,居民收入兩極分化的現象日益嚴重,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長大大慢于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有些低收入群體和貧困群體的絕對收入甚至是下降的。
國民收入中按資本分配的比例迅速增長,資産越多財富越多收入增長越快,房地産、股權、股票、權利等均成了部分人迅速暴富的手段。在社會創造的財富一定的情況下,少數暴富階層得到的越多,多數普通居民得到的就越少,造成居民收入增長的邊際消費傾向越來越小,消費增長乏力,進一步抑制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的上漲。
文章認為,目前也沒有引發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因素。我國的價格總水準漲幅主要決定於食品價格漲幅,而目前我國食品價格的穩定有堅實的基礎;工業消費品供大於求的格局沒有改變,CPI的漲幅將受到有效的制約。交通和通信、家電、服裝、一般日用品等行業均呈現明顯的供大於求的狀態;服務價格或許略有上升,但對價格總水準影響有限。應對危機中,居民首先會選擇減少服務性消費,其價格不會出現明顯的上漲。而一些壟斷性服務消費,例如居民用水、電、燃氣價格有所上漲,但比重較小,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有限。
國際市場大宗産品價格上漲對我國CPI影響不大。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部分大宗産品價格出現反彈,但還屬於恢復性上漲,大部分産品價格仍然低於危機前的水準。儘管隨著復蘇的持續,明年國際市場大宗産品價格會有進一步的上漲,但從近幾年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的影響規律來看,國際市場大宗産品價格上漲對我國上游的生産資料行業價格影響較大,但對下游的消費品價格影響很小。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與生産資料價格的傳導性不暢,即使國際市場大宗産品價格上漲會帶動國內生産資料價格上漲,也不一定導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信貸資金的大規模投放不是通貨膨脹的充要條件。目前世界範圍的流動性過剩,是在經濟低迷的特定環境下暫時出現的經濟現象。一旦全球經濟復蘇達到一定程度,世界各國政府會相應地調整貨幣政策,會主動控制流動性。下半年我國加強了對信貸的靈活性微調和結構性調整,也説明我國在應對流動性過剩和較大的信貸投放規模上是有應對措施的。同時,我國新增貸款有很大部分流入股市和房地産等資産市場,不必為目前暫時的流動性和信貸增長而過早地擔心遙遠的通貨膨脹。
另外,我國歷次發生的通脹都是糧食供給出現問題、經濟過熱和信貸投放過多三個現象同時出現,從未因單獨的信貸投放過多而出現過通貨膨脹。目前在糧食供應充足、經濟剛剛處於復蘇階段的情況下,不會因暫時的政策性流動性過剩而出現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