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正式加入WTO 美國企業憂心忡忡

時間:2012-08-23 08: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俄加入WTO 全球貿易添新動力

  俄羅斯22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WTO第156個成員。有分析認為,作為全球第9大經濟體,俄羅斯“入世”將為全球貿易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而作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俄經貿合作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俄經濟迎來突破口

  俄羅斯1993年申請加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WTO前身);2011年11月10日,經過18年艱苦談判,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一致通過了俄入世條約最終文本;8月22日,俄在本國立法機構批准入世協議30天后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分析認為,俄入世將成為其經濟轉型中的關鍵突破口,是對俄近些年經濟成就的極大認可,也為全球出口商和投資者提供了重要機遇。俄將遵從各項W T O規則,其投資和貿易活動將更加開放,低效的進口替代戰略和産業補貼制度也將改善。

  世行預計,俄中期年均增長率或為3.3%,入世後其長期增速將提高至11%。入世每年為俄帶來的經濟收益將在530億到1770億美元之間。

  入世後俄最重要的一項改革就是降低關稅,將從目前的9.5%逐年遞減,2013年降至7.4%,2014年降至6.9%,2015年降至6.0%。

  外國商品更加通暢地進入俄羅斯市場為其國內經濟引入更激烈的競爭,將促使其國內企業加快轉型,提高自身競爭力。此外,俄羅斯還將開放電信和銀行等領域的投資,這將極大地促進外商對俄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激勵本土企業進行創新和提高生産率。

  自由的商品與服務貿易以及技術交流將為俄羅斯向“創新經濟國家”轉型注入動力,其他成員國降低甚至取消對進口俄羅斯商品的關稅有助於俄羅斯完成將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目標。

  中俄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201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歷史新高835億美元。俄羅斯的目標是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俄入世後,其國內市場更加開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加快,有利於促進中俄商品進出口和中國企業對俄投資的發展。

  俄市場準入門檻降低以及貿易條件的改善,使中國商品進入俄市場更加方便和快捷,出口成本降低。比如,俄入世後,家電和電子産品進口關稅將從15%降至7%到9%,紡織品從9.5%降至7.3%,而新轎車的進口關稅在7年的關稅保護期內從目前的30%逐步降至15%。此外,入世後俄還將規範海關管理,降低報關和貨物運輸費用等;還將進一步開放市場,遵循世貿組織規則,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

  但專家提醒,入世並不意味著俄將完全開放市場和放鬆管制,中國企業應趨利避害加強對俄經貿合作。俄羅斯入世後,關稅下調的平均幅度不到3%,對敏感商品還實行過渡期保護,數十個戰略行業也依舊拒絕放開,中國對俄的商品出口以及投資均難出現飛躍式發展。並且,各國商品和投資進入俄羅斯的熱情提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商品面臨的競爭壓力必將增大。

  此外,隨著關稅的降低和市場的開放,俄本國企業生存壓力增大,更可能提出反傾銷訴訟請求。尤其是在日常消費品、家電、輕工、部分工業製成品等中國對俄出口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領域,俄入世後提起反傾銷案的可能性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俄政府曾屢次強調,入世後將保留對關鍵行業進行國家支援的權利。如果降低關稅導致進口劇升並對本國企業帶來損害,俄方還可以實施保護性措施。不排除俄羅斯暗中出臺非貿易壁壘措施的可能性。

  美國企業憂心忡忡

  入世後,俄羅斯市場對全球其他國家企業來説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不少美國企業卻擔心自己無法享受這些機會。

  路透社的報道稱,美國商業團體全國外貿協會表示,美國國會有望在9月12日通過改善美國和俄羅斯貿易關係的法案,並警告稱,如果美國不採取行動,俄入世之後,美國企業對俄貿易會在與亞洲和歐洲等其他區域企業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與一個加入WTO的國家實現貿易關係正常化是一項常規事務。但由於擔心俄打擊政府腐敗的決心等原因,美國國會目前拒絕通過奧巴馬政府提出的授予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 )待遇。根據WTO規則,任何受惠于永久正常貿易關係的國家必須對其他成員國實行相同的貿易規則,因此是否授予俄羅斯這種待遇對美國企業來説十分重要。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一些主要的對俄出口商擔心,如果美國國會再不採取行動,公司對俄出口業務將受到潛在影響,其中包括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迪爾公司(Deere)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大型企業。雖然目前俄羅斯表示不會立即對美國企業採取歧視性關稅,但是俄羅斯仍有權這樣做。

  WTO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表示,他對美國國會未來幾週授予俄羅斯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感到樂觀,因為如果美國不這樣做,將很可能會使美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記者 王婧)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