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蔬果現滯銷 農産品“賣難買貴”困局未改觀
時間:2012-12-07 10:3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10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蔬菜、水果滯銷、“賣難”,農産品價格再次坐上“過山車”。與此同時,流通成本的居高不下卻令消費者在購買果蔬等農産品時,依然遭遇“買貴”,農産品流通“兩頭叫中間笑”的情況並未有改觀。</p>
<p> 據商務部監測,今年以來,我國蔬菜水果市場供需總體平衡。11月份全國百家批發市場蔬菜交易量同比增加15.2%,全國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每公斤2.99元,環比上漲7.6%,同比上漲10.3%;全國水果批發價格環比上漲2.9%,同比下降0.4%。另據農業部統計,10月份全國蔬菜在田面積、産量同比分別增長3.0%和1.7%,總體波動不大。</p>
<p> 但商務部的監測同時顯示,10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蔬菜、水果滯銷情況,對此,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巡視員孔令羽分析,一些品種前期價格行情相對較好,種植面積擴大,供應明顯增加,價格下滑。如11月份大白菜價格環比下降16.2%,同比下降4.1%。</p>
<p>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分析,近期出現“賣難”的都是大路菜,如蒜、蔥、蘿蔔、大白菜、辣椒。這些大路菜生長容易,老百姓需求量大,農民種植積極性高,再加上集中上市,如大白菜的收穫期是9、10月份,容易形成積壓、滯銷。</p>
<p> “價格波動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基礎,目前的問題是農産品價格波幅過大,頻率過高,小生産和大市場存在的矛盾是産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孔令羽説。</p>
<p> 專家指出,現階段,我國農産品産銷組織化程度低,種植缺乏引導,盲目跟風,導致部分品種産量激增,集中上市,擴張面積增長較快和新加入種植地區滯銷現象比較嚴重。</p>
<p> 流通環節多,損耗大,則是導致消費者“買貴”的重要推手。據測算,我國蔬菜從田間到達消費者餐桌一般經過4至6個環節,包括農民-收購商-産地批發市場-運輸-銷地批發市場-配送至超市、菜市場或農貿市場,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成本將增加5至10%,加上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目前流通環節成本約佔菜價的一半。</p>
<p> 這麼多的流通環節,能否砍掉一些,降低流通成本進而降低菜價?孔令羽認為,現有流通環節的形成是適應小生産和大市場發展現狀的,發揮了有效作用,不應全盤否定。但從減少“賣難”頻率、緩解“買貴”的角度來看,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加強産銷對接。</p>
<p> 近年來,商務部推廣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工對接、農社對接、農餐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産銷對接形式,實施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此外開展南菜北運和西果東送試點。</p>
<p> 孔令羽表示,為從根本上解決農産品“賣難”,商務部將圍繞“減環節、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標,著力長效機制建設,構建以農批對接為主渠道、農超對接為發展方向、直供直銷為補充、網上交易為探索的鮮活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p>
<p> 此外,通過加強便民菜場、公益性菜市場、時段銷售點售賣設施等城市流通設施建設,緩解“最後一公里”造成的農産品價格上漲。</p>
<p> 戴中久建議,應從源頭防止菜農跟風種植,加強資訊監測和發佈。近年來商務部、農業部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因為我國蔬菜生産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效果一直不明顯。</p>
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