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11日電 (記者 劉暢 廖佳 倪元錦)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新能源産業的國際形象問題成為一個焦點話題。一方面,來自西藏的光伏發電項目入選本屆論壇“能源造福社會”計劃典型案例,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國際能源界人士也在密切關注著近期歐盟針對中國光伏産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
此間專家認為,中國新能源産業在達沃斯論壇上的“雙面”形象,折射出在新興能源産業不斷發展的格局下,既有世貿組織法律體系中有關貿易救濟的條款正在出現某些“不適應性”。
在綿延起伏的高原草甸之上,廣闊無垠的藍天白雲之下,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光板在炙熱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道獨特的“新能源風景”已經陪伴西藏昌都的牧民走過了10個年頭,悄然將溫暖與光明帶給了曾經只能“星星點燈”的青藏高原。
“由中國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建設的光伏發電站,為西藏的‘能源窮人’提供了電力服務,它展示了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能源所特有優勢。”世界經濟論壇“能源社區”11日的新聞稿如是説。
該社區當日啟動“能源造福社會”計劃。這計劃旨在引領世界能源企業共同建立更加健康的行業生態體系,通過研發更加廉價和方便的新能源産品,讓因為能源缺乏而貧困的人們擺脫困境。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西藏昌都的發電站成為該計劃在世界範圍推出的24個“典型案例”之一。
據悉,入選該計劃“典型案例”必須符合以下原則:提供安全、支付得起的能源;建立有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社區的公民責任;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推動能源教育。
就在同一天,以“導師”身份參加論壇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卻因為近期歐盟針對中國光伏産品反傾銷調查而遭到媒體圍堵。
繼3月份美國宣佈對中國光伏産品徵收懲罰性反傾銷關稅後,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將對中國光伏組件、電池、硅片等産品涉嫌傾銷一事展開調查。
中國的光伏産品90%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市場佔了60%。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歐盟的光伏産品出口額高達204億美元。專家指出,此次反傾銷調查申請範圍涵蓋來自中國的全部太陽能産品,總量近萬億元。
“太陽能的核心是什麼?就是變得更加便宜。這樣才能在不需要政府補貼的情況下,讓全人類都能夠享受這種綠色能源。”高紀凡説,歐盟個別企業提出通過加稅的方法來進行所謂的“反傾銷”,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另一家中國光伏産業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CEO施正榮則更加坦率地表示:“光伏發電是個很好的技術,過去之所以不能大規模發展,主要原因就在於成本太高。”
他表示,過去十多年,中國光伏企業的崛起為光伏産品降低成本起到了關鍵作用。“徵收反傾銷稅後,光伏産品價格高了,市場小了,歐盟難道不受影響嗎?”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國新能源産品的研發成本低於歐美發達國家,使得中國發展包括光伏産品在內的新能源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何況對於中國貧困地區來説,只有新能源價格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才可能被市場接受。
他同時指出,針對中國的光伏産品反傾銷調查,反映了世貿組織中有關貿易救濟條款在當今世界經濟與技術發展環境下的局限性。
“如果從保護環境和扶持新興産業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加以重新思考,可能會提出更加與時俱進的解決方案。”林伯強表示,“從這層意義上講,中國和歐盟應該攜起手來,而不是相互為敵。”
“能源造福社會”計劃的倡導人之一、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中國區總代表盛瑞金錶示,目前全世界有15億人不能用上電,佔世界人口的20%。只有世界各國的能源企業攜起手來,共同將企業發展的重心向廉價能源傾斜、向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傾斜、向城市之外的“能源窮人”傾斜,才能實現人類能源佔有的均衡。
達沃斯論壇11日發佈的《以能源促增長——2012年最新能源展望報告》,以大篇幅介紹了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有關發展新能源的內容。報告稱,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安裝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熱發電裝置最多的國家,也是水力發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取得這樣的成績源於其自主技術研發、技術轉讓以及對地方研發和産品開發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