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銀行半年賺4207億 被指收費與服務不匹配

時間:2011-08-29 10:20   來源:中國網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臨近收官,兩市成績表也逐漸明晰。雖然全球金融業受到了美歐債務危機衝擊,但上半年國內上市銀行表現搶眼。統計顯示,截至26日,已公佈半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上半年盈利增速為34.2%,盈利4207億元,佔上市公司盈利總量的“半壁江山”。

  但是,在眾銀行賺得盆滿缽溢的同時,銀行收費收入的高增速也引發爭議聲不斷。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已披露資訊,銀行收費收入增速普遍在4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90%。

  “實際上,銀行業績和中間業務快速提升對市場而言並非壞事,表明銀行服務更加深入和豐富;但是,在銀行業績提升的同時,銀行業也應當提升其服務品質。”28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導報特約評論員易憲容表示。

  “盈利中堅”

  當前,銀行已經成為中國股市無可爭議的“盈利中堅”。

  同花順“iFinD金融數據”顯示,截至26日,已披露半年報的1800多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總和7730億元。在凈利潤前十強中,出現了7家銀行的身影。

  其中,工商銀行實現凈利潤1096億元,成為兩市惟一一家凈利潤超千億元的企業。上半年工行日賺6.05億元,也難怪有網友戲稱其為“印鈔機”。建設銀行緊隨其後,實現凈利潤929.53億元,同比增長31.33%;農業銀行凈利潤666.79億元,位居第三;中國銀行凈利潤665.13億元,位居第四。

  而石化“雙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是660.06億元和380億元,排在國有四大行之後。

  實際上,中國上市銀行不僅在滬深兩市表現搶眼,其強大的盈利能力也讓國外銀行“眼紅”。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已披露半年報的知名國際銀行中,匯豐銀行實現凈利潤89.29億美元,富國銀行75.2億美元,按照美元對人民幣6.4的匯率折算,上述國際巨頭的盈利能力都遜於四大國有銀行。

  緣何暴利?

  隨著半年報的公佈,銀行的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導報記者發現,銀行的亮麗業績一方面得益於凈息差提升,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等中間收入的強勁增長。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工行凈利息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49%和2.60%,分別同比提升21個基點和23個基點。受此影響,工行上半年利息凈收入1745億元,增長21.8%。

  與工行類似,今年上半年,其他銀行也提升了凈息差。其中,農行提升32個基點,達到2.79%;建行提升25個基點,達到2.66%;工行提升23個基點,達到2.6%;中行則提升7個基點,達到2.11%。“這與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有關,緊縮信貸,貸款利率進一步上升。”易憲容表示。

  此外,中間業務增長也為銀行提供了盈利支撐。以工行為例,上半年,其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業務凈收入538億元,同比增長45.8%。

  實際上,除中國銀行增幅23.56%外,多家上市銀行的收費收入均出現40%以上的增長。其中,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增幅較大,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分別同比增加90.51%、80.69%和75.63%。

  服務品質當與增速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銀行利潤大幅增長,特別是中間業務收入突飛猛進,並沒有相應提升銀行公眾認可度,客戶對銀行亂收費的質疑仍然不斷。

  “最近幾年,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普遍呈現出高於利息收入增長的速度,佔銀行營業收入比重逐步提高。”一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

  據了解,市場上面對客戶的銀行服務已多達數千種。當前銀行服務收費項目主要分為3類:一是收費價格由有關部門決定;二是收費由商業銀行提出,報有關部門備案;三是有關部門授權,商業銀行自行決定。此番引發社會爭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第三類。

  “針對銀行業中間業務的快速增長,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做到真正透明、公開。”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山東省金融學會副會長、導報特約評論員胡金焱認為。

  28日,新華社一篇題為《對賺得盆滿缽滿的銀行提四點建議》的評論也指出,銀行應改善服務水準,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客戶滿意度,特別是部分銀行出現的“店大欺客”現狀一定要徹底改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