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共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首次新聞發佈會。圖為媒體記者現場採訪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
臺灣東森電視臺資深記者王哲男,常年往返兩岸。參加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報道的他,在十八大報道中承擔的任務轉向後方編輯製作和相關專題策劃。
隨著兩岸民間往來的日益密切,越來越多臺灣同胞關切大陸正在發生的時政新聞。王哲男説,最近,島內常有人向他詢問有關中共十八大的問題。而這兩天臺灣媒體上有關中共十八大的報道也越來越多。
據十八大新聞中心發佈的消息,截至6日傍晚,共有1704名境外記者前來採訪十八大,其中港澳臺記者434名,較十七大時的348人明顯增加。
香港文匯報北京分社副社長彭凱雷也參加了十六大、十七大報道,今年他繼續投入到十八大的前方報道中。對於即將開幕的中共十八大,他有很多期待。
“大會還未召開,我已經感覺更開放、透明的氣息了。”彭凱雷透露,9月底,中國記協還專門召開香港媒體代表座談會,聽取香港媒體對十八大新聞中心的意見與建議。大家提出了諸如增設電視直播間、提供電動車充電、巡回巴士,以及提供相關採訪協助服務等的願望。
如今,已經開放的新聞中心裏,港澳臺記者們當時提出的要求一一得到落實。彭凱雷説,值得一提的是,因應網路時代特點,新聞中心還增設十八大代表網路訪談,通過網路這一新媒體手段,讓記者、民眾能便捷、直接地與代表互動。
十八大代表選舉進一步充實公示內容,改進公示形式。彭凱雷説:“這透露出中國共産黨堅定推進黨務公開的重要訊號,是繼推出黨的重要部門新聞發言人,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舉辦開放日等之後的又一重要開放舉措。”
記者們也注意到,黨代表們比以前更為活躍。十八大代表們不僅頻走訪基層徵求意見、建議,有的黨代表更積極利用新媒體手段與民眾互動,聽取基層與網路民意。
王哲男告訴記者:“如今,報道十八大的中外記者們顯得更加輕鬆、自如。央視有直播訊號,官網上各代表身份也一目了然,甚至可以申請黨員代表個別採訪。”
臺灣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記者、駐北京特派記者王銘義,自十五大開始,參加了歷次中共黨代會的報道。他説,伴隨不斷強大,大陸在國際上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海外媒體、國際輿論對十八大的空前關注與大陸蓬勃發展成正比。
記者們最關切的還是十八大報告的新提法及其指向。
“這個報告很重要,既是規劃執政黨未來五年藍圖,更是指向中國戰略機遇期後十年的綱領性指南文件。十六大時提出二十年戰略機遇期,既往十年,中國執政黨與政府抓住了戰略機遇期,創造了黃金十年;而指向2020年中國小康社會全面建成新階段的未來十年戰略機遇期,更讓人關注。”彭凱雷説。
在王銘義看來,大陸領導人對未來五到十年發展的戰略規劃,是未來黨內民主、經濟結構、體制改革、反腐反貪、政治改革等課題的指引性綱領。“作為臺灣媒體,我還十分關切兩岸關係的新的論述。”(記者任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