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灣元素嵌入北京市民生活

時間:2011-11-07 09: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7日,北京第二屆前門歷史文化節開幕,風靡臺灣民間的“電音三太子”在前門臺灣街跳舞助興,引得眾多遊客與其合照。中新社發 張浩 攝

  香港中通社30日發文説,2009年,北京市政府對前門周邊進行舊城區改造,打造前門歷史文化區。在前門大街南端,以臺灣會館為中心,建起了名為“臺灣映像”的臺灣風情街。走出地下小吃街右轉,就來到了阿里山廣場,廣場上人頭攢動,但也並不顯得擁擠,過往的市民爭相跟廣場中央的阿里山神木和森林小火車合影留念。

  文章摘編如下:

  愛看《康熙來了》,愛在鹿港小鎮喝咖啡,愛吃蚵仔煎,25歲的李小姐不在臺北,她生活在北京。

  在北京西單的一家鹿港小鎮餐廳裏,李小姐手捧著一杯卡布奇諾,“聽説大S主持的比小S還勁爆”,王小姐喝了口咖啡接著説,“真想去《康熙來了》現場看看。”這家餐廳的服務員不管男女都是清新利落的短髮,黑白搭配的著裝跟餐廳簡約素雅的風格十分契合。

  據餐廳工作人員小王介紹,在北京做臺灣菜的餐廳至少有百餘家,“但是整體上價位都偏高一些”,小王説,“像鼎泰豐,就比我我們這要貴多了。”

  小王所提及的鼎泰豐餐廳在北京有4家分店,朝陽區有兩家、西單和中關村各有一家。在鼎泰豐西單的分店,餐廳服務員向記者表示,趕上晚上用餐高峰時間,餐廳裏往往是人滿為患,有時候甚至還要排隊等座位。

  “這家的小籠包很好吃”,帶著孫子來的劉大媽笑著説,“知道這是家臺灣小吃,雖然貴了點,但是偶爾可以帶孩子過來嘗嘗”。

  “將近十塊錢一個包子,平時我可吃不起”,剛剛吃完飯的胡先生建議,“平時要想吃臺灣小吃,最好還是去前門那,這太貴了”。

  2009年,北京市政府對前門周邊進行舊城區改造,打造前門歷史文化區。在前門大街南端,以臺灣會館為中心,跟大柵欄遙相呼應,建起了名為“臺灣映像”的臺灣風情街。胡先生所説的“前門臺灣小吃”就位於風情街東部的地下,這條地下小吃街匯集了各有特色的30多家臺灣風味小吃店舖。

  走出地下小吃街右轉,就來到了阿里山廣場,廣場上人頭攢動,但也並不顯得擁擠,過往的市民爭相跟廣場中央的阿里山神木和森林小火車合影留念。

  在阿里山廣場西側的臺灣映像生活美學館裏,顧客在收銀臺前排起了隊伍,一位年輕的女士拿著一個手機套在等待結賬,“在其他地方很少能買到這種款式的,很特別”。順著她的目光,記者注意到她手中這個“特別”的手機套,乳白色的硅膠外套上面印著王羲之真跡的《蘭亭序》,看起來古韻十足但又不失時尚感。

  在等待結賬隊伍中,不少顧客也都挑選了這種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跟現代風格的商品,很多商品的外包裝上還顯示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出品。

  “去年就來過這裡一趟,想買這個手機套”,這位年輕女士在結完賬後對記者説,“但是覺得88塊錢太貴,沒舍得買,今天來逛又看見它,就決定買了,現在什麼東西都漲價,88塊錢也不覺得貴了”。(莊恭)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