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東9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 劉舒淩) 縱走臺東海岸,湛藍的天空、純澈的海水,連綿交錯的沙灘與岩岸,秀美的景致令人心醉。在美麗的海岸線上,還散落著多姿多彩的臺灣少數民族文化。
樹皮製作的衣服和帽子、晶土玻璃燒制的琉璃珠、月桃葉編制的提籃、包涵了神話故事的木雕……記者近日走訪台灣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少數民族部落——都蘭部落,見到了他們最淳樸的生活記憶。
臺灣少數民族,泛指17世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民眾尚未大量移入前,已經居住在臺灣及臨邊島嶼的住民。目前,臺灣當局認定的少數民族群體共有12個,人口數約佔臺灣總人口的2%。臺灣東部地區居住了包括阿美人、排灣人、布農人、達悟人等7個少數民族群體,其中阿美人數量最多。
都蘭部落是一個自然村落,背靠都蘭山,面朝太平洋,曾因為擁有全臺灣紅糖産量最大的私人糖廠而聞名。雖然都蘭糖廠風光不再,廢棄的廠房卻成為如今少數民族文化、本地藝術聚集的新地標。
現在,糖廠倉庫是一間手創藝術小店。女店主馬淑儀跟隨少數民族丈夫達卡鬧居住在此已七八年。五六十平方米的店舖匯集約150位當地創作者的手工作品。她告訴記者,其中60%至70%是少數民族創作者設計製作。
色彩絢爛的琉璃珠飾品是店裏最引人注目的工藝品。馬淑儀介紹説,這是排灣族的傳統飾品,每一顆珠子都有不同花紋、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太陽之珠”代表誓約與承諾、“孔雀之珠”代表友愛與愛情、“眼睛之珠”則代表守護與平安……還有創作者將傳統藝術與時尚結合,做出更加精緻絢爛的桐花琉璃珠,大受都市遊客歡迎。
她認為,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在當下的教育中涉及很少,已被主流文化掩蓋,希望借自己的努力,讓此間獨特的文化重新釋放光彩。
在糖廠的另一間大廠房裏,記者遇到了木雕創作者希巨 蘇飛和他創作的木雕作品。他説,其中不少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部落中流傳的神話故事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不過,這位木雕創作者的生活來源其實主要依靠木桌椅、傢具等普通商品的銷售,但他仍不停地創作,希望更多人了解部落的過去與現在。
據介紹,臺東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樹皮衣文化。在都蘭部落的頭目沈太木家裏,記者不僅見到了樹皮製成的坎肩和帽子,還看到了一襲潔白的樹皮婚紗。
阿美人的祖先為避免蟲叮草割,逐漸發展了樹皮裹身的文化,樹皮衣後來成為阿美人男子上山狩獵的專用獵裝。最早用來製作樹皮衣服的材料是雀榕,因數量稀少,人們改用質地最接近的構木樹皮。
製作樹皮衣的技術曾中斷60年,沈太木是重拾技藝的 “功臣”。
但製作一件樹皮衣要經過剝落、敲擊表皮,清洗曬乾、柔化剪裁等過程,工序複雜,耗時費工。據介紹,曾前來拜師學藝者有20多人,但真正出師的寥寥無幾。隨著社會發展,部落穿樹皮衣者越來越少,這門手藝面臨失傳……
沈太木受訪時説,他很希望把樹皮衣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他和族人們也在思考怎樣改進製作工藝,讓樹皮衣帽更加柔軟、貼身,並與時尚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