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記者的臺灣印象:方言是好用的通行證

時間:2011-09-19 09:19   來源:福建日報
  剛認識紀榮忠的臺灣人和他聊天説話,都以為他是從鹿港來的,待知道他是廈門航空公司派駐臺灣分公司的機場站長時,表情訝異,因為鹿港“臺語”的口音和廈門“閩南語”的口音太相似了!

  訝異之後是興奮,興奮之後是加倍的熱情。如果坐計程車,司機就會起勁地用方言和他聊天,大力推薦臺灣人愛去的餐館和景點;如果去購物,商販就會把他當作本地人看待,絕不會虛抬價格……總之,能説閩南語讓他在臺灣生活方便多多。

  其實若不是事先打了招呼,我也會把紀榮忠誤認為是臺灣人,他那一口閩南腔重重的普通話聽起來和臺灣人的幾無二致。當坐上他開的車,在臺北街道上熟練穿行時我又想,之所以大家都覺得他“很臺灣”,大概也因為他已經在臺灣駐點工作了三年,身上自然多了點臺灣味。

  紀榮忠是廈航派駐臺灣分公司的首批工作人員,而廈航是首家在臺灣設立辦事處的大陸航空公司。據他介紹,廈門航空公司1984年成立後就一直在為日後的兩岸直航做準備,從2005年開通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再到週末包機,廈航都是首批參加兩岸直航的承運人。2008年12月15日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大“三通”全面啟動,次日廈航臺灣辦事處成立,主要從事定期航班協商,紀榮忠等赴臺就職。“和我一起來的四位同事都會講閩南話,為的就是方便與臺灣人溝通,順利開展工作。” 

  臺灣辦事處成立後,紀榮忠他們經常要與臺灣“民航局”打交道,去申請飛航許可文書。“一開始我們對作業程式不太了解,他們的工作人員就把範本給我們看,逐條給我們解釋,再把我們送件上錯誤的地方一一改過來,這樣我們就完全明白了。”臺灣公務人員熱情友好的態度讓初來乍到的紀榮忠感到很親切,由此他也受到啟發,“其實服務行業多一點誠懇,多一分耐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看,他們認認真真地教我們做了一次,後來我們的送件就再沒有出過差錯,沒再給他們添麻煩,這樣辦事效率不就提高了。”

  2009年4月,“陳江會談”就兩岸定期航班達成協定,次年1月6日,籌劃已久的廈航臺灣分公司開業,可以自主經營客、貨業務,原來辦事處打下的根基得以進一步鞏固發展,廈航在服務兩岸直航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記得我們剛來臺北設辦事處時是借地方辦公,整個辦公區域不足25平方米,機票銷售和航班保障都由臺灣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代理。分公司成立後,我們利用這一平臺,爭取更多的兩岸航班和航線,航班客座率和收益率都大幅提高,辦公地點搬到了民生東路三段,佔了二層樓,可以説是一步步站穩了腳跟。原來廈航直飛臺灣的航站只有松山機場,現在加上了桃園、高雄、臺中,泉州至桃園的航班航線也正在申請當中;原來一週只有5個航班,現在增加到一週30個航班……”紀榮忠如數家珍般道出廈航臺灣分公司成立後取得的成就,他自己正是兩岸直航進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我們在這裡重復性的工作不多,但服務的種類和公司本部的一樣多。貼近臺灣市場,服務台灣同胞,促進臺灣旅遊,利用福建與臺灣的特殊緣分,把福建打造成兩岸民眾往來的便捷通道和重要的轉机樞紐是廈航的職責所在,更是我們分公司的要務。”三年下來,廈航與臺灣各飛航部門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合作相當愉快,在運乘服務中沒有出現過與旅客的糾紛,紀榮忠等工作人員也與臺灣同行時常交流往來,關係漸漸熟絡成了朋友。

  週六是紀榮忠的休息日,有時他會約上同事們和臺灣的朋友一起到臺北周邊走走,對那一帶的風景摸得門兒清,説是如果有大陸的朋友來可以當個稱職的導遊了。但他不會走得離臺北很遠,因為即便是休息日也是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若有任務要快速趕回工作地點。今年的中秋節紀榮忠值班,不能回廈門與家人團圓。“有時春節也是這樣,會感到有些冷清,但工作一忙也就沒空去體會孤單寂寞了。”在他看來,反正廈門很近,回家很方便,飲食很習慣,語言又相通,所以在臺灣工作生活,真的蠻習慣蠻自在。(駐臺記者 林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