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買回家的“理財産品”竟然變成了一款保險
3月4日,記者接到市民徐先生的電話,稱自己的愛人杜女士3年前去銀行替老母親存養老費,結果聽信工作人員“忽悠”,買了一款所謂的高收益“理財産品”。
結果,時隔不到一年,杜女士卻收到了保險公司寄來的繳費通知單。
驚訝之餘,杜女士和徐先生仔細核對後發現,原來這個産品只是一款分紅保險。等到杜女士的老母親急需用錢想要終止投資時才發現,這款保險不僅收益率遠未達到當初的允諾,如果退保的話連本金都會蒙受損失。
保險公司的人告訴杜女士,這款叫做“國壽鴻富兩全保險(分紅型)”的産品必須過了6年才能提取,如果一定要拿,只能作為退保處理,不僅拿不到分紅,連本金都拿不回來,要扣2000元左右,只能拿回79000元左右。而3年前介紹她買這款産品的人早已不在人壽公司工作,目前也無法取得聯繫。
【保險公司回應】
退還本金及應得紅利給投保人
3月6日,中國人壽保險浙江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便致電記者,了解了當日見報文章中提到的徐先生和杜女士的情況之後答覆到,“他們會調出此事再徹查一下,儘快給予當事人回復。”
時隔一天,3月7日下午,徐先生通過QQ私信告訴記者,人壽公司已經給他的愛人杜女士打過電話了。“我們只要求把本金和相應的銀行存款利息拿回來就可以,他們説跟領導商量後再答覆。”
3月8日,徐先生致電記者,説是中國人壽保險浙江分公司調查清楚情況之後,跟他和杜女士已經談妥最後的解決方案:退還本金81000元,並付給投保人杜女士這三年的紅利2158.22元,具體落實時間就在這幾日。
“感謝杭報記者幫我們出面解決這個難題。”杜女士表示,這下給老母親存的養老錢終於可以“物歸原主”,心裏也不用再自責了。
【記者提醒】
“存單”變“保單”非個案
中老年人尤其要小心
“存單”變“保單”的情況並非個案。
自從開設維權熱線以來,記者屢屢接到中老年市民打來的投訴電話。他們的情況和徐先生杜女士的大同小異,均是在銀行營業網點派駐的保險銷售人員的勸説下,把分紅型保險産品當作銀行理財産品買回家,等到支取時發現,收益與銷售人員當初所説的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