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搶灘資管業務 期貨理財産品引發關注

2013-03-11 13: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范樂

  2012年12月21日,首批18家期貨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CTA)資格申請正式審批通過。踏入2013年,期貨公司紛紛搶灘資産管理業務,推出各種資産管理産品,2013年因此也被稱為“期貨資産管理元年”。

  期貨理財産品引發關注

  日前,中國國際期貨在五洲賓館推出的“多元一號”理財産品吸引了客戶的關注。

  這個以“多元”為特色的産品由四位投資顧問共同操盤,包括國際期貨資深的投資專家以及在市場上經受了多年交易洗禮的“民間高手”。中國國際期貨董事總經理李宗平介紹,“‘多元’就利用操盤手不同理念不同的操作模式來實現風險的分散和投資收益的穩定。”

  實際上與國內許多期貨公司一樣,國際期貨早就在著手準備資管業務,這個産品正式推出的前一年,四位操盤手已經通過華潤信託的平臺進行長達一年的業績鑒證,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産品的年收益超過20%。

  作為期貨行業的龍頭老大,國際期貨推出資管産品的速度並非是最快的,早在今年1 月份,國泰君安期貨公司已經率先在推出期貨公司的首個資管産品。業內人士估計,18家期貨公司都將在今年3月到4月推出自己的産品,期貨資管將迎來集中上市期。

  而私募基金的步伐更快,今年一月份,以有限合夥形式成立的深圳凱豐基金在3 天時間內募集到了7000萬。

  期貨資管風險可控

  一提到期貨,很多投資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風險”。與股票資管相比,它是不是有巨大風險的?

  國際期貨南二區資管業務負責人黃如斌向記者介紹,期貨資管的投資門檻定在100萬以上,正是針對具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中高端客戶上,從國外40個最大的期貨基金回報率統計分析,從1990年到2011年20多年中,期貨資産管理的回報曲線一直是穩步上行,包括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都沒有出現大的波動,總體收益強于股市和債券,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則經歷過兩次大幅下跌。

  “杠桿交易是期貨的風險所在,但期貨同時也提供多個交易模式來控制風險”黃如斌介紹,“如日內程式化交易策略、商品期貨套利、股指期貨跨期套利等,都是風險較小的。”

  深圳感恩線上投資公司董事長寧金山認為,對於期貨行業的宣傳往往陷於兩個極端,要麼暴利,要麼爆倉,這都是片面的。風險和收益是相關的,想要更大的利潤就得冒更多的風險,綜合來看,期貨和股票市場的風險應該是差不多的。

  期貨資管網創始人楊志為對記者表示,根據他長期跟蹤國內期貨資管帳戶業績狀況來看,總體上來説期貨基金的風險比較小,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期貨市場T+0、多空操作的機制,有更多抵禦風險的手段。

  期貨基金前景廣闊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國銀行理財達7.4萬億,72家基金公司管理資産規模合計達3.6萬億,券商資管近1.9萬億,信託資産規模達到7.47萬億元,保險業資産7.35萬億元,相比之下期貨資管仍是一片未被開展的藍海。

  期貨資管業務究竟有多大市場?如果達到公募基金的十分之一的話,就將有2800多億,然而難以否認的事實是去年整個期貨市場的保證金也就維持在2000億左右。

  “期貨基金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楊志為表示,“但總體上看,期貨認知度不夠,投資者對期貨缺乏基本的認識,都比較害怕,市場成熟發展還有待時日。”

  寧金山認為,期貨行業與股市沒有太多的可比性,與股市的規模和盈利模式都有相當的差異。另外期貨對操作者的要求更高,“比如招商銀行,如果你看好它的前景,即使股價從13塊跌到8 塊,照樣可以持有不動,有一天總會漲回去的,但在期貨上就可能爆倉了,看準方向卻虧大錢的比比皆是。”

  人才是期貨資管所要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楊志為介紹,國內有穩定且實力強的期貨操盤團隊比不上股票私募,因為股票私募團隊一般來源於公募基金、券商自營或資管高管,而期貨由於制度長期制約,沒有這些人才輸送的來源,期貨私募團隊要趕上國內股票私募的團隊水準還需要很多年。

  寧金山表示,隨著限制的逐漸放開,期貨資管業務越來越成熟,規模越來越大是必然的,普通投資者也將有望加入到期貨資管中來,然而也不能期望這個行業馬上出現質的飛躍,“想要一蹴而就往往會産生風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