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還是風險 華夏銀行理財巨虧敲警鐘

2012-12-10 09:53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范樂

  近日,因為一款高達1.4億元的理財産品到期無法兌付,華夏銀行成為投資者和輿論關注的焦點。

  華夏銀行“理財門”事件,再次考驗了理財産品這一投資標的安全性。“産品有風險,購買須謹慎。”除了存款、債券外,可稱為最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也頻頻曝出鉅額虧損,甚至血本無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必須重視銀行理財的風險。

  銀行理財也要注意風險

  近年來,火熱的理財産品曾令各家銀行收益頗豐,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旦理財産品出現大幅虧損,銀行聲譽也將受損。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銀行人士認為,關於華夏銀行理財産品到期無法兌付陷入“巨虧門”引起的爭議,凸顯了銀行在向投資者出售産品過程中引發的信譽風險,更為廣大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必須重視銀行理財的風險。

  據記者了解,部分投資者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會將銀行理財産品與銀行儲蓄聯繫起來,認為銀行存款能保證本金並有一定收益,那麼銀行銷售的理財産品只賺不賠,但實際並非如此。

  “作為金融産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財産品具備金融産品的基本屬性‘高盈利與高風險並存’,一般性規律同樣適用於理財産品。”業內人士提醒,臨近年末,為應付資金考核壓力,銀行在加大攬儲力度的同時,還將紛紛推出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時,應提高風險意識做到明明白白投資,讓自己的血汗錢真正能夠實現保值增值。

  根據風險偏好選擇理財産品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購買理財産品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風險偏好及對理財知識的了解程度量力而行。”據悉,按風險和收益特徵給銀行理財産品分類,大致可分為保證收益型産品、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

  據銀行相關人士介紹,保證收益型産品是指無論投資結果如何,到期銀行均須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及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産品。這類産品與存款的顯著區別在於嵌入了一個選擇性期限,即不允許客戶提前贖回資金,但銀行可以提前終止産品。同時,這類産品一旦成立,收益率就固定下來,即使在産品存續期間通貨膨脹率上漲、利率上漲,收益率也不會提高,所以,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

  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是指産品到期後,向投資者保證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擔的一類銀行理財産品。保證本金安全僅是針對持有到期或産品提前終止的情況而言,如果客戶提前贖回,則本金可能發生損失。因此,這種産品面臨著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

  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産品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收益水準向投資者支付收益,並不保證投資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的一類銀行理財産品,投資風險完全由投資者承擔。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一般説來,三類産品的風險由小到大為保證收益型産品、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但不能一概而論。如有的結構性産品雖然採用的是保本浮動收益型設計,但由於結構設計不合理,零收益的可能性較大。而有的債券類産品雖然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結構,但其收益較穩定,風險較小。”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