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表現萎靡的大環境下,普通老百姓捍衛自己“錢袋子”不縮水的想法愈加強烈。記者在日前閉幕的第十屆上海金融博覽會上了解到,與前幾年相比,大眾投資者對理財産品的要求已從“避風險”為主逐漸轉向兼顧“高收益”。
然而,專家指出,儘管投資渠道在不斷拓展,但在目前全球經濟走勢仍不明朗的宏觀環境下,廣大投資者仍需“穩”字當頭,把控制風險放在投資的首位。
傳統理財遇冷 收益率5%及格
與往年相比,本屆展會上,銀行、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參展數量明顯減少。
作為以往理財市場上的吸金大戶,首日到各大銀行展臺前諮詢理財産品的投資者依然絡繹不絕。
然而,展會的第二和第三天,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産品的興趣銳減。一位客戶經理坦承,投資者態度的急轉直下主要是因為銀行推出的産品收益率太低。據記者觀察,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回報率都不足5%。
記者在展會上了解到,雖然國內資本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但廣大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卻並未因此降低。採訪對象幾乎一致表示,在保本保息的基礎上,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至少要達到5%才算合理。
重金之下 民間理財漸具規模
銀行理財産品的不盡如人意讓更多的投資資金分流到其他渠道,民間理財和海外投資産品就在本屆展會上大放異彩。
博覽會現場,民間理財産品高達兩位數的收益率頗受觀眾青睞,各家資産管理公司紛紛打出醒目標語,以“10%-13%的收益率”作為賣點。
李小姐告訴記者,她投資信託或銀行的貴賓專屬理財産品,但8%的年收益率並不能使她滿意。因此,民間理財産品的出現令她心動不已,“很多銀行和信託産品到期保證不了收益,風險也不見得就比民間理財産品低。我會考慮先投10萬元試試水。”
與信託産品動輒100萬元的門檻相比,民間理財産品的投資起點金額僅為5萬元,且收益率比之更高,投資期限更為靈活,令廣大普通投資者十分“動心”,諮詢者甚眾。
理財還要“穩”字當頭 保值更重要
業內人士指出,民間理財産品雖然收益很高,但其産品同質化嚴重,且投向主要是作為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相對較高。
一民間資産管理機構的客戶經理也坦承,民間理財雖然連續幾年運作良好,但其風險的確不好控制,為追求高收益,很多貸款甚至是無抵押貸款。其之所以能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主要還是因為民間貸款的高收益率遠大於壞賬率。
海外投資方面,專家也建議投資者首先應具備成熟和理性的理財觀念和心態,並高度重視其投資産品的安全與穩健。
哈繼銘告誡投資者,“在美國投資房地産,不是所有人可以做到的”,即使獲取了機會,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的麻煩。“比如説可能面對交易成本、稅收、流動性的問題,甚至房子租出去之後法律方面可能面臨糾紛,投資者在國內是很難處理這些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