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水準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末銀行“攬儲”的需要。專家認為,利率市場化已經可以推進,因為銀行在理財産品這一塊顯示了其吸收存款的能力。因此,唯有加快利率市場化,促使理財産品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理財産品變相“攬儲”問題。
記者孟揚每至年關,面對趨緊的流動性,銀行之間的“攬儲”大戰都在所難免,今年也未能例外。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普遍走低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從四季度開始呈現攀升狀態,與此同時,近期多家銀行推出1~3個月的理財産品,到期日剛好落在2013年元旦前後,銀行理財産品再次成為銀行“攬儲”利器。
理財産品收益率呈現小幅反彈
今年以來,持續寬鬆的貨幣環境,對銀行理財産品造成的壓力不小,從年初開始,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就持續走下坡路,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從1月的5.15%下跌至11月的4%左右。此外,銀行理財産品多數期限較短,投資者會發現,每進行一次再投資,都面臨更低的預期收益率。
但從四季度開始,這種狀況有所改變,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開始企穩,呈現出小幅攀升態勢。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發行的銀行理財産品中,佔比最大的仍是投資期在1~3個月的産品,其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了4.17%,與11月初該類産品平均4.08%的收益率相比,漲幅達9個基點。
不僅如此,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期限大多在40天左右,到期日恰好落在2013年元旦前後。“年關將至,銀行面臨嚴厲的存貸比考核,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銀行不得不通過發行理財産品‘攬儲’,一方面中間業務收入能‘扮靚’年報,另一方面理財資金到期後又能轉為活期存款,吸引資金,可謂‘一舉兩得’。”某中小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本週41家銀行共發行了411款理財産品。其中,1個月(含)以下滾動期産品就發行了16款,市場佔比為3.89%,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發行數為214款,市場佔比為52.07%。不少理財産品委託結束期都精確計算在12月30日左右,或在元旦假期和春節假期前集中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