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期貨市場的價格信號顯示,下半年我國物價可能總體維持震蕩回落的過程,這為進一步推出預調微調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
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的首要功能。由於農産品、能源和原材料均屬於基礎原料,這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會通過産業鏈層層傳遞並向下游産業擴散,最終在生産資料以及消費産品的價格上得到體現,而各類生産資料以及消費品價格的不斷下跌,進一步導致了PPI以及CPI指數持續走低。美國經驗表明,代表所有大宗商品走勢的CRB指數期貨一般領先於市場利率3-6個月,它是美國通脹/通縮的重要早期預警指標,也是美聯儲決策的一個重要指標。
2011年2至4月,國內外大宗商品紛紛創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高,與此對應,我國PPI、CPI同比增長率不斷回升,並在2011年7月分別達到7.5%和6.6%的階段性高點。此後大宗商品持續回落,我國PPI、CPI指標也開始見頂回落,PPI同比增長率在今年3月首現負數,5月更是降至-1.4%。
歷史上看,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多次提前預警了我國宏觀經濟出現的通脹和通縮。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通脹壓力,早已通過期貨價格的變動顯現出來:從2006年8月開始,大連大豆期貨價格觸底反彈並一路上揚,從最低點的2486元/噸漲至2006年底的2937元/噸,累計上漲近20%,但2006年下半年我國CPI一直穩定在1.5%左右,並無通脹跡象,直到2006年底,大宗商品價格變動才傳導至CPI指數之中,致使CPI同比增長率達到2.8%。隨著大宗商品的價格繼續上揚,CPI指數也一路上漲。2009年上半年這一傳導現象更為明顯:當時,經歷了2008年暴跌行情的大宗商品市場強勁回升,2010年年初不斷創出反彈新高。而我國PPI、CPI指數在當年的1-7月仍保持下降趨勢,直到8月才開始回升。
就當前大宗商品走勢而言,因歐債危機發酵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及大宗商品的需求,加之美元持續走強,國內外農産品、能源和原材料在經歷了一季度快速上漲之後,二季度開始趨於回落,5月下跌進一步加速,特別是上周,多個品種創出今年以來新低。以商品龍頭——原油期貨走勢來看,經歷最近一波急跌後,期貨價格幾乎回到2011年的低點位置附近。2011年曾經圍繞此價位附近平臺多空對壘了將近一個季度,加之當前全球能源需求疲軟,美國原油庫存仍接近1990年以來最高位水準,預計短期內紐約原油不會快速跌破80美元/桶這一關口,更可能會圍繞80美元附近有所反覆。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走勢預示下半年我國物價可能維持總體震蕩回落的過程。鋻於大宗商品市場資訊往往領先於統計指標3-6個月時間,相關宏觀調控可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