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一路瘋長 蔬菜保鮮亦需保險

2012-05-17 10:25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范樂

  近日,菜價一路瘋長,著實考驗著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3月“10元僅買2根蔥”,如今,白菜賣出豬肉價。百姓齊呼傷不起,可傷不起的何止是買菜的人,菜價瘋長,菜農也未能獲益。菜貴傷民,菜賤傷農,“菜籃子”和“菜園子”都成了“受害者”。而當一個行業的上游生産者與下游消費者均“灰溜溜”時,這個行業是不健康的。更何況,蔬菜關乎百姓日常餐桌,更要重視。

  關於瘋長的菜價,通常的幾種解釋,無外乎,天氣影響,災害嚴重,影響了蔬菜産量。這幾種解釋,有道理,卻蜻蜓點水,浮于皮表。這些因素帶來的菜價浮動,那是正常的。可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不正常的瘋長。咱們的神舟八號都已順利上天,4G時代也要來到身邊,可如果我們的“菜籃子”仍處於靠天吃飯的無遮狀態,那是不是有點忒説不過去了?

  菜價如此大幅度波動,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小生産與大市場的不對接,流通中間環節多,“最後一公里”産生障礙效應。這是老生常談,卻至今存在的癥結。因為是小生産,一家一戶分散生産,既缺乏及時有效的市場資訊,又缺乏足夠的議價能力。農戶常常根據去年的經驗來決定今年的耕作,自然是難以把握市場風向標。如此種菜,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根據個體極為有限的經驗押寶。押對了,尚可,押錯了,一年可就白忙活了。至於消費者,更是沒有議價能力,菜貴了,你除了選擇不吃還能怎麼著,可問題在於不吃是多麼悲壯而不切實際的做法呀。

  實現“菜園子”和“菜籃子”的有效對接,儘量降低流通環節的成本,才是平抑菜價的正道。這就需要政府積極作為,開動腦筋,想辦法,出舉措,理順流通環節,降低物流環節收費,暢通對接渠道。去年,我市啟動了平價流動車惠民工程,就實現了農超的對接嘛。根據本報最近的跟蹤報道,以生菜為例,雲南菜地裏2.5元一斤的生菜,平抑物價惠民工程車只賣2.5元至3元一斤,可在超市或菜市場價格卻翻了一倍。平抑物價惠民工程車雖好,畢竟也只有300台,杯水車薪。但平抑物價惠民工程車的經驗卻是可以推廣的,它説明鮮活農産品還是可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有效對接。

  此外,天有不測風雲,獨門獨戶的農家自然是抗風險能力奇差無比,也應該給蔬菜上保險。據悉,今年全國將推行“基本蔬菜品種保險”。日前,廈門的蔬菜保鮮實施方案已經出爐。同時,也要建立對蔬菜等農産品的補貼制度,以減輕産品市場價格急劇波動時所帶來的壓力。例如,挪威面對菜價上漲,推出品種繁多的補貼。就深圳而言,作為一座依賴外地蔬菜嚴重的城市,更應該著力於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