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廣州分行現天價實習生,想實習先存50萬。
這是參加渣打銀行體驗生項目面試的一位學生發給記者的“渣打銀行體驗生項目面試評估結果”。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你想正式被錄用嗎?先實習;你想實習嗎?先成為銀行VIP客戶(存入人民幣50萬元)。昨日,新華網報道,一家外資銀行招聘“天價實習生”的特殊規定引起熱議,該銀行廣州分行確認: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客戶子女,並稱“這是人之常情” 。
“入其俗,從其令。”一句“人之常情”想必會讓很多人心生感喟,又一項“潛規則”因為此事漸漸浮出了水面。其一,該銀行未覺其規定有不當之處,很多人已經通過此途徑進入實習甚至取得工作崗位;其二,其他外資銀行也是用這種方法招聘實習生和員工的,法不責眾,拿我開刀不合適。
不可否認的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的情況現在仍未得到改變,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資銀行並未丟失在中國的“粉絲”。特別是對一些大學生來説,外資企業成為理想的就業方向,邁進外資銀行的門檻就可能實現“高富帥”的夢想,可惜的是,那些在校期間靠汗水拼來的證書,可能統統敵不過一張VIP卡。
從個案分析,該銀行的做法已經有違我國《就業促進法》的相關規定。因為每一位勞動者都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大學生在面試時沒有得到公平待遇,而且該銀行在招聘過程中涉嫌搭售産品、違規發展客戶,嚴重違背其作為著名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也有律師建議,相關受侵害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該銀行在招聘過程中違規搭售産品、發展VIP客戶的行為,應賠償其交通損失費以及因招聘歧視而造成的精神損失。
實際上,“天價實習生”只是一些外資企業“店大欺客”的縮影,現在是打破迷信的時候了。首先,誠信指數並不會因為是“國際知名”就會絕對高,在網上搜索該銀行“金融體驗生”招聘資訊,資訊多宣稱,這是一個幫助在校大學生了解世界500強銀行的運營流程、基本架構,學習銀行基本産品知識的項目——看似出於公心做好事,可事實與宣傳的大相徑庭。
其次,行業監管漏洞正在成為這些企業不斷侵害中國客戶的藉口,並且屢試不爽。例如個別洋奶粉利用內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常常推出新産品或升級配方以標榜“高端”、“超高端”誤導消費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虛假廣告宣傳。還有一些食品企業,出問題之後常常拿“中國標準”説事兒,置企業社會責任于不顧,堂而皇之地歧視中國客戶,賺得盆滿缽滿。
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並不是一味輿論譴責外資銀行就能解決的。普通公眾需要改變既往認知,不要過於迷信外來品牌,多關注産品和服務品質。有關監管部門則需要在完善標準制訂的同時,加大對投訴熱點的查處力度,不能因為他們是“請進來的”就網開一面或禮讓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