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有不少市民選擇到東南亞出遊,但有些市民回國之後,卻發現自己的信用卡在境外遭遇盜刷;也有人接到銀行的電話通知,稱其曾在高風險商戶刷卡、可能存在資訊洩露風險,要求他們更換信用卡。據了解,目前東南亞信用卡盜刷猖獗,而針對這樣的情況,記者也向銀行及保險界人士進行諮詢,為境外旅遊的持卡人總結出幾條用卡建議,以提高持卡人的用卡安全感。
因刷卡無須密碼 東南亞盜刷猖獗
近日,有一條微博在旅遊愛好者之間傳得很熱:“去東南亞刷過卡的,銀行喊你回家換卡!”微博稱,一位馬小姐清明期間去了趟馬來西亞,回國後信用卡中心提醒她在馬來西亞的刷卡存在風險,要給她免費換卡。一些網友表示,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市民程先生前一陣也曾到馬來西亞出差,回國後就接到了招商銀行的通知,要求他免費更換信用卡。甚至有消息稱,馬來西亞的信用卡盜刷現象非常嚴重,而根據當地法律,出現盜刷後由銀行承擔損失,前幾年一家銀行曾因此而倒閉。
一位名叫“bad_bad_apple”的網友表示,自己就曾在赴東南亞旅遊時遭遇過盜刷的事情。當他在一家國外航空公司的飛機上購物時,像以往一樣把卡直接交給空乘,半小時後卡才還給他,當時他並未起疑,後來才知道他的卡已經在那半個小時內被複製,後來又被賣到澳大利亞,盜刷了六百多美元。信用卡中心發現異樣後,封了他的卡,經過報案、提供護照掃描件以證明該段時間他沒有去過澳洲,事隔半年,終於追回了這筆錢。
“出了事,才聽説他們有一個嚴密的犯罪團夥,有人負責複製,有人負責賣卡”,“bad_bad_apple”説。知情人士表示,境外的不法分子常在刷卡POS機上安裝讀卡器,趁持卡人刷卡時盜取銀行卡資訊,幾分鐘內就可以製作一張假卡。據了解,這樣的盜卡模式在東南亞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條。而由於在東南亞等境外國家刷卡不需要密碼,因此複製銀行卡還省去了竊取密碼環節,顯得更為容易。
也有人表示,東南亞地區信用卡盜刷現象之所以最嚴重,是因為在東南亞每個品牌櫃檯都是有獨立的POS機,很容易出現個別POS機被做手腳,從而盜取持卡人資訊,特別是在一些小商戶那裏刷卡,風險更大。
除了東南亞之外,另一些地區的盜刷現象也比較嚴重。根據中國銀聯通報的數據顯示,2011年二季度以來,銀聯卡境外盜刷主要集中在澳門、臺灣和香港地區,主要表現為偽卡和失竊卡欺詐,欺詐交易主要集中于銀器店商戶和自動取款終端。
不過,銀行業內人士稱,並非每位客戶去過境外消費就都有風險性,也不是説每一個人出國旅遊了一趟回來後信用卡就不能用了,只是部分客戶存在這種情況。
不管境外刷卡是否真的如傳説中那麼不安全,持卡人都應防患于未然,隨時注意財産安全。因此,記者也向銀行及保險界人士進行諮詢,為境外旅遊的持卡人總結出了八條用卡建議:
●避免在小商戶刷卡
“大型商場、酒店、機場一般沒問題,但在小商戶消費時應避免使用信用卡。”一位旅遊達人表示,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刷卡時必須對商戶有所選擇,“不僅是東南亞,到處都一樣。”
●保護信用卡後三碼
信用卡背面後三碼(緊跟著卡號後面的三個數字)是信用卡的“第二密碼”。因為後三碼可防止卡片被“克隆”,不法分子偷窺獲取了信用卡賬號資訊並複製卡,如果沒有後三碼資訊,即使知道密碼,取款或消費時也會被ATM機或POS機拒絕。不少卡友支招用膠布將後三碼蓋住。
●信用卡不離開視線
在使用信用卡時,切忌把信用卡轉交他人代刷,不要隨意將信用卡交給店員拿去結賬。防止“別有用心”者借機取得信用卡上的相關資訊。總之,不要讓信用卡遠離自己的視線範圍。
●卡和身份證分開放
持卡人要注意將身份證和卡片分開存放,避免發生信用卡和身份證同時遺失而被盜刷。
●開通短信提醒服務
持卡人可給信用卡設置消費金額短信提醒,可以在第一時間知曉卡內金額變化,如有異常馬上致電銀行。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辦信用卡時必須正確預留本人的手機號碼,如手機號碼發生變動,也應及時致電銀行客服熱線進行更新。
●接到通知後即換卡
建行信用卡中心的相關人士表示,對於曾在高風險商戶刷卡、可能存在資訊洩露風險的卡片,建行在接到信用卡組織風險提示後,會通過電話或短信形式提醒持卡人,並提供免費換卡服務。因此,為保障賬戶資訊安全,若持卡人收到銀行來電或換卡短信,應該積極配合。
●為信用卡購買保險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將信用卡在境外使用時因丟失被盜刷所造成的損失列入了旅遊意外險內,投保人一旦發生類似情況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比如美亞保險旗下多款境外旅遊意外險産品都包含了信用卡盜刷保障。不過,一旦遭遇盜刷,須在24小時內向警方或其他有關當局報告,取得有關書面證明,並通知發行機構該損失,才能保證理賠順利完成。
●使用免手續費的借記卡
網友“不羈-小龍”建議,境外旅遊時,儘量使用銀聯的借記卡,比如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的借記卡在境外取現時還可免除手續費。持卡人不妨多辦幾張卡,分開保管,至少可以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