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市“工弱農強”將延續

2012-04-10 13:47     來源:中國證劵報     編輯:范樂

  春節以後國內期市“工弱農強”格局彰顯,豆類、油脂接近去年的高點,玉米更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有色金屬、能源化工品種卻因需求不振一直表現疲弱。分析人士認為,相對於有色金屬等工業品,農産品不但存在著“政策底”,同時還有著來自天氣、供需因素的炒作支撐,正因如此,商品“工弱農強”的格局還將延續。

  CPI數據中性偏空

  寶城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9日公佈的3月份CPI數據高於預期,這導致早盤商品和股市一度都出現跳水。從貨幣政策層面來看,4月份“降準”的可能性又低了些,從而對商品中期趨勢偏空。不過,由於銀行間和金融市場流動性依舊充裕,而實體經濟不能吸引充裕的資金流入,導致資金繼續在商品市場特別是農産品板塊輪番炒作,因此,短期CPI超預期對商品利空還不會很快顯現。

  通脹壓力再度加大使得經濟硬著落風險增加,貨幣寬鬆預期更為遙遠。海通期貨投資諮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表示,數據對於農産品期貨相對利好,而對於工業品則相對偏空。另有分析人士認為,3月份CPI上漲、PPI下跌釋放了兩大資訊:其一,農産品價格的反彈雖然可控,但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它會觸發社會的通脹預期,會使本來可控的通脹變得不可控。其二,PPI下滑説明全球實體經濟依然疲軟,這對工業品的需求來説並非好事。

  天琪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董建業也認為,3月份CPI數據對市場形成中性偏空影響。雖然9日國內商品期市普漲,但除了白糖走勢形成突破外,其餘品種漲幅都很小。這也顯示,短期市場還處於資金拉動的氣氛之中,一旦這種拉力衰竭,市場回落將難免。

  期價上漲帶動現貨

  年後商品期價的上漲帶動了現貨市場,以大豆市場為例,連豆期貨持續上漲對現貨價格的反向支撐作用明顯。據中華油脂網監測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6日哈爾濱地區壓榨企業國産大豆原料使用成本4120元/噸,加工成本120元/噸。出油率按16.5%計,出粕率按79%計,四級豆油價格為10200元/噸,豆粕價格為3350元/噸,油廠盈利水準約110元/噸,比之前一週上漲73元/噸。受此影響,黑龍江部分油廠提高大豆收購價格20-60元/噸。

  鋼材市場同樣如此。在期貨大幅拉漲的影響下,商家心態開始好轉,對後市普遍看好。而隨著工地開工的增多,需求逐漸釋放,同時房地産和鐵路建設也開始回升,再加上資金面的相對寬鬆,都對鋼材的價格構成了較強的支撐,預計短期內螺紋將繼續上漲的行情;但由於近日螺紋連續大幅拉漲,有一定的回調壓力,投資者可逢回調買入。關注4400點壓力位。

  農強工弱將延續

  分析人士表示,3月份CPI數據略有反彈,而PPI卻同比下降0.3%,暗示工業品需求不足,而農産品蔬菜等食品價格受能源引發運輸成本上升的推動。基於此,目前國內商品“工弱農強”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消失。

  對於農産品的強勢,中華糧網柴寧樂觀中也有保守。她分析説,美國農業部(USDA)最近出臺的數據利多豆類和油脂品種,與此同時國際油價持續高位也是農産品走高的動力。此外,食用油提價、小麥托市拍賣底價提高都是近期炒作的熱點,也是刺激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因素。至於天氣炒作,更是老生常談的影響因素。“整體而言,價格上漲空間依然存在,但持續的時間卻需保守看待,因為市場大漲的根基目前還不牢固。”

  董建業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相對於有色金屬等工業品,農産品的基本面支撐更為明顯,首先國內下游對玉米、大豆等産品的需求十分旺盛,這點可以從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看出來;其次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的主産區局部乾旱依舊在延續,這對稻穀等品種形成一定利空,從而支撐盤面價格走強,而近期小麥拍賣底價上調160元/噸,也對農産品的繼續走強帶來支撐。雖然近幾天農産品期價未能延續強勢上漲格局,主要原因在於市場普遍擔心後期調控政策加強,如傳聞政府要在近期拋儲300萬噸以平抑市場價格,“如果政策公佈,則對整體農産品走勢都將是沉重的打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