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大宗商品漲跌各半,國內則漲多跌少,豆類油脂同時成為內外盤領漲品種。分析人士認為,步入四月份,多頭的風險在於美元走強累加的利空效應及二季度季節性回落的壓力,因此包括豆類油脂在內的商品行情調整概率始終存在。
豆粕領漲國內商品
由於清明節假期休市,上周國內期市只有兩個交易日。在上證指數重新站上2300的帶動下,期市走出普漲行情,而節前美國農業部種植數據的公佈更是推動農産品期貨大幅上漲,其中,豆粕1209合約在外盤大漲的影響下發力領漲,漲幅之大為近一年來罕見。
從上周漲跌統計看,豆粕以4.81%的漲幅領漲國內商品,其後依次是棕櫚油和豆油,漲幅均在4%以上;國際市場中,芝加哥豆油上漲3.19%,倫敦鎳漲2.61%,芝加哥大豆漲2.16%,為漲幅前三名。
從盤面上看,6日商品期貨成交額小幅增加,商品日內交投依然較為活躍。長江期貨的跟蹤顯示,當日商品期貨總成交額佔期貨市場成交額的比重較上一交易日回升8個百分點,至56%;三大板塊資金面流向分化,金屬板塊和農産品板塊大幅流入,能源化工板塊大幅流出,商品整體呈現大幅流入,大量資金繼續回補頭寸,其中金屬板塊和農産品板塊是資金關注的重點,近兩個交易日累計分別流入20.44億元和21.38億元。
上漲持續性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經濟表現相對良好,但這一利多並未在原油需求上得到完全體現。在伊朗地緣政治風險減弱背景下,油價短期內缺乏上行動力,WTI原油略顯頹勢,震蕩區間已降至每桶105美元下方,而北海瓦浩爾鑽井平臺的關停檢修使得布倫特原油供應偏緊,價格穩定在120美元上方,二者價差有望再度拉大。網友“金易的部落格”認為,油價短期內將繼續弱勢震蕩態勢。
分析人士認為,商品漲勢的持續性仍然存疑。當前宏觀面仍以美國復蘇向好、歐洲危機隱患、國內經濟觸底三點為核心,其中,美國申領失業金人數繼續減少;歐洲方面,西班牙成為焦點,國債收益率上升,英國、德國工業産出下降,歐債風險再度成為市場利空因素;國內儘管PMI數據好于預期,但剔除季節性增長以外,仍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其他一些指標顯示目前經濟仍在觸底過程中,從而對股市及商品市場形成拖累。步入四月份,多頭的風險在於美元走強累加的利空效應及二季度季節性回落的壓力,因此行情調整的概率並非不存在。
就油脂而言,近期由於價格回升,國內油廠開工率正在快速提高。東吳期貨分析師指出,3月份最後一週黑龍江油粕價格整體走高,拉動國産大豆壓榨收益繼續回升。以哈爾濱地區為例,按照4060元/噸的大豆價格、9850元/噸的四級豆油和3260元/噸的豆粕出廠價來測算,加工收益為60元/噸左右,較前一週提高25元/噸。自2月初國産大豆加工開始轉虧為盈以來,加工收益總體呈現小幅提升態勢,由此刺激豆油供應增加。從技術上看,如果豆油短期內不能突破萬點大關,回調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