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土地、勞動力、技術等一樣,貨幣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産要素,在市場中也有相應的價格。在境外,貨幣的價格就是匯率,即該貨幣同另一種貨幣的比率。而在境內,利率作為貨幣使用權轉讓的價格,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貨幣資金使用權轉移的價格。對於資金的出借者而言,利率是其轉讓資金使用權所獲得補償的價格;而對於資金的借貸者而言,利率則是取得資金使用權所付出的價格。
現實生活中,利率都是以某種具體形式存在,如活期存款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5年期貸款利率等。利率通常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分別用百分比、千分比和萬分比表示。
利率的計算公式為:利率=利息量 本金 時間 100%。
“經濟杠桿”功效顯
作為經濟金融領域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利率幾乎同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産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繫。當前,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杠桿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中央銀行便提高利率,高利率使企業的資金成本率增加,從而減少投資,遏制經濟過快增長;當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時,中央銀行便會降低利率,低利率使企業的資金成本率降低,從而增加投資,促進經濟繁榮。
利率政策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調控需要,適時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準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既定目標。
1996年以來,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思路,人民銀行一方面不斷放鬆利率管制;另一方面著力完善市場化利率定價機制,擴大市場化利率覆蓋範圍。
2003年以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人民銀行公佈的法定利率是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限,金融機構可以此實行下浮;貸款利率實行下限管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是法定利率的0.9倍,除城鄉信用社以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可以在法定利率基礎上實行上浮,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可為法定利率的2.3倍。
近幾年,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根據物價和經濟形勢的變化,央行在2004年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1次,2006年和2007年分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次和6次,2008年9月份以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又5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又5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目前,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50%,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56%。利率作為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深度影響居民生活
2011年,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了對流動性的管理,分別於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上調了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
央行加息,會導致存款增多,放貸減少,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資及消費,從多方面影響居民生活。
首先,銀行提高存款利率,有利於提高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從去年央行調整利率的幅度看,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中長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這有利於保障居民的中長期儲蓄存款利息收益。因此,央行每次上調利率後,都會有很多居民將儲蓄存款取出,轉存為定期存款,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息收益。
其次,利率上調,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也相應上浮,其收益通常比同週期的定期存款收益要高一些。2011年,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産品多以中短期理財産品、中低風險型的為主,這是為了靈活理財投資的需要,便於投資者在利率調整時,更加靈活地理財。
再次,提高利率,也難免引起股市、匯市等市場的反應,這也將影響到居民的投資行為。業內人士認為,加息通常被股市視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較高的利率會吸引走部分股市資金。同時,利率的上升還將提高企業的生産成本、抑制企業需求及個人消費需求,從而最終影響到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水準。當然,加息對不同行業、不同板塊的影響各異,投資者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慎重選擇投資行為。
此外,對於按揭購房、購車的人來説,加息還意味著月供增加,總體上會增加購房支出。當前,購房者最為關心的5年期以上貸款利率已上調為7.05%,對月供的影響比較明顯。以貸款30萬元、不享受利率優惠計算,如果貸10年,加息後月供由3452.41元增加到3490.99元,每年多還463元。因此,每次央行加息後,都會有一些按揭購房者選擇提前還貸,以減少月供還款的負擔。
同樣,央行大幅降息將使得居民的純利息收入有所降低。但應該看到,在社會財富構成多元化的今天,大幅降息對於民生而言,也會産生一定的積極影響。首先,對大多數貸款買房、買車者而言,大幅降息將使其月供相應減少,省下來的錢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其次,對於股民而言,大幅降息在短期內可直接構成對股市的利好,長期則因有利於企業降低運作成本而間接有利於股市。
有關專家認為,大幅降息而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推動經濟增長所獲得的收益,廣大居民也會從中受益。原因就在於,企業興,則就業穩;就業穩,則收入增;收入增,則內需足;內需足,則經濟健康發展。
當然,利率水準的高低,以及何時升降,央行需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審慎加以選擇。無論是利率、匯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央行運用某項貨幣政策工具,都旨在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從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