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春困” 大宗商品難“雄起”

2012-03-30 09: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一季度大宗商品整體震蕩上升,但仍遠低於歷史高位。分析人士認為,大宗商品似乎陷入了春季低迷期,不僅自3月初以來持續區間波動,且與其他市場相比,波動性也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國際油價走強已成金融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在即將到來的二季度,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商品市場很可能面臨向下修正。

  板塊輪動特徵明顯

  2012年一季度大宗商品整體震蕩偏強,但走勢出現分化;同時和歷史高位相比,目前價位依然偏低。在海外市場變相寬鬆、國內“降準”預期和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的三大利好預期提振下,資金大舉進入商品等風險資産。因此,繼有色金屬和化工品反彈後,農産品順勢發力,直至目前。

  從市場運作情況看,一季度整體成交較為清淡。長江期貨沈照明認為,這主要是受金屬和能源化工等工業品震蕩整理所致,顯示出投資者逐漸進入觀望狀態,而農産品板塊的輪番炒作成為資金參與重點。總體來看:市場信心逐漸恢復,大量資金流回商品市場,但隨著金屬和能源化工品種的快速反彈,市場交投重心逐漸轉移到農産品板塊。

  高盛高華的一份報告認為,和其他金融市場不同,大宗商品似乎陷入了春季低迷期,不僅自3月初以來持續區間波動,且與其他市場相比,波動性也進一步下降,目前已達到歷史低點。由於波動性通常會隨著供應衝擊的風險而上升,該報告認為此輪波動性較低的現象表明,近期原油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需求推動,也即受益於宏觀背景的改善。

  二季度利空重重

  二季度,如果油價繼續高位,將逐漸抬升國內外通脹水準,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下降。而國內3月份蔬菜等價格重新攀升,使得進一步“降準”也面臨兩難,房地産調控和庫存週期都使得經濟放緩超預期,從而使二季度商品市場很可能面臨向下大幅修正,強勢的農産品也不例外。

  寶城期貨程小勇認為,商品市場將主要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利空壓制:

  其一是美元走強。歐債危機懸而未決,全球市場情緒依然不穩;在避險情緒和財政刺激影響下,大量資金回流美國,銀行放貸意願改善,貨幣總量增加導致通脹上行。國際能源價格大漲也會增加通脹上行的風險,寬鬆政策實施的空間受到限制。在這種背景下,美元指數沒有走弱的環境。

  其二是中國增長放緩勢頭強化。從公佈的2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來看,工業生産增速低於預期;消費增速大幅下降,主要産品均明顯下降,除固定資産投資以外,主要指標同比環比增速均較去年底明顯下降。且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雖有反彈,但是未來存在較大的下滑風險,當前房地産銷售和土地購置數據均已惡化,未來房地産投資增速存在下降風險,可能拖累整體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

  有色金屬回調壓力大

  1月末至今,國內有色金屬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區間震蕩走勢,在寬鬆貨幣環境下,流動性充裕引發金屬投機需求高漲,而歐洲債務危機緩和,進一步提振了市場風險偏好;另一方面,國內有色金屬庫存高企,下游企業採購遲滯,海外歐洲經濟溫和衰退,需求更是萎靡,這都限制金屬的進一步反彈空間。

  在即將到來的二季度,由於歐美貨幣政策因高油價抬升通脹而面臨拐點,而國內信貸也很難大規模鬆綁;全球經濟主題是復蘇不平衡,歐洲經濟延續溫和衰退,美國經濟一季度末再度面臨放緩的風險,特別是高油價對發達國家居民消費支出的衝擊,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對商品需求衝擊更大。

  農産品表現更強

  一季度農産品表現明顯要強于工業品,豆類、玉米表現尤其突出。春節過後,國內玉米在美盤領漲、國內農戶惜售因素帶動下期、現聯動上漲。3月國內外玉米市場持續受到資金關注,國內玉米主力合約迅速擴倉,以永安、新湖、大越為代表的多頭資金集中增倉,玉米期價頻創新高。

  光大期貨研究所王娜認為,3月末4月初玉米市場關注焦點仍集中于資金及需求。目前臨近清明假期,在基本面缺乏新消息刺激、週五播種面積報告預期偏空等因素影響下,上周美玉米已累計下跌26.6美分,弱勢呈現,市場在集中等待週五的報告確認。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主力合約總持倉已由此前的95萬手縮減到78萬手,持續一週的縮量減倉表明多頭投機資金在悄悄離開市場。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投機基金在大豆市場上的凈多單持續增加,反映國際市場中資金仍在持續關注農産品市場中的做多機會,考慮到季節性農産品天氣炒作週期即將來臨,美盤豆類、油脂市場基本面樂觀預期仍在延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