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9日至23日)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步入調整,漲少跌多。國際原油依舊高位震蕩,國內創紀錄的玉米價格從高位回落,而國內外表現都強勢的油脂油料先抑後揚轉入調整期。短期來看,大宗商品市場方向不明,期待宏觀政策及新經濟數據的指引。
隨著希臘二輪債務援助得到解決,歐債危機暫時淡出視野,多數大宗商品逐漸凸顯商品屬性,全球經濟增速成為市場新的憂慮點,特別是中國GDP增速目標的下調一度令市場憂心“中國需求”,整個商品市場氛圍偏空。實際上,中國實際的經濟增速下滑已經在鋼鐵、紡織、汽車等多個行業有所體現,匯豐近期公佈的3月中國製造業PMI預測初值降至四個月低位,且連續第五個月處在榮枯分水嶺下方。同時,市場研究機構Markit公佈的歐元區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意外下跌也加劇了歐洲經濟衰退的風險,即使連月來稍好的美國數據也難以緩釋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憂慮。
市場的擔憂對大宗商品整體走勢構成壓力,有色金屬等與宏觀經濟聯繫較為密切的工業品陷入低迷,但國際原油價格卻在伊朗與西方國家對立局勢的支撐下高位運作,特別是伊朗石油供應減少的擔憂讓多日震蕩下滑的油價在週五再次反彈,收復了本週大部分跌幅。截至週五收盤,紐約、倫敦油價分別收于每桶106.87美元和125.13美元,周跌幅甚微。在伊朗局勢影響被逐漸消化和以及各國製造業不景氣的背景之下,料短期國際油價將以震蕩回調為主。
國內方面,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原油卻開始震蕩下行,讓石化品種上漲的“底氣不足”。有色金屬、農産品都開始陷入調整,油脂油料較為抗跌,從具體品種來看:
玉米暫停上漲步伐,期價周跌幅逾1%。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強勢運作,但目前市場的需求並不十分給力,加工企業利潤收窄、飼料需求處於淡季,不過這都未能阻止玉米價格上漲的步伐。北京中期分析師王玉紅表示,美國玉米種植意向報告將30日出臺,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美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可能大,或令玉米市場承壓,市場做多推動力不斷縮減,預計近期整體延續弱勢調整可能大,但回調空間或有限。
油脂油料先抑後揚,仍在階段性高位。在炒作南美大豆減産過後,短期內外盤大豆皆趨於震蕩調整。豆粕較為特殊,在其他油脂油料小幅下跌的情況下,豆粕期價上漲逾1%,但現貨價格較為穩定,預計在美國大豆種植意向報告公佈以前,市場或將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豆粕也將進入階段性調整。
不同於有色金屬價格的震蕩下滑,鋼材、焦炭在本週表現較為抗跌,焦炭甚至逆勢上漲逾1%。分析認為,工業品內部的分化是其不同的影響因素造成的,有色金屬受外盤及全球經濟影響較大,而鋼材和焦炭受國內的政策及需求影響較大。本週全國重點城市螺紋鋼庫存繼續下降,大秦線路即將檢修期間或會造成煤炭運輸緊張等因素都為鋼材和焦炭提供了較好的炒作題材,但真正回暖要待房地産等終端需求的實質性改善。
總體來看,在通脹及經濟增速下滑的雙重壓力下,相關數據及宏觀政策將為市場指明方向。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雖然本週大宗商品是跌多漲少,但考慮到上漲品種多係關乎國計民生的能源如汽柴油等,其成本傳導的特徵以及其對物流的影響將勢必傳導到産業鏈中下游和其他行業,故其他大宗商品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到影響,這不僅會影響到3月份的CPI,亦會影響到3月份甚至二季度的PPI,不考慮其他因素,後市大宗商品受成本驅動影響或將會有可觀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