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理財産品收益是活期近10倍 市民買上癮

2011-09-23 06:49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王思羽

  打開電腦,以最快速度登錄網銀,點擊理財産品購買,幾秒鐘後,網銀顯示“認購成功”。這終於讓市民宋爽長舒了一口氣。這可不是在淘寶上搶購商品,這其實是在搶購某銀行新發行的一款理財産品。雖説今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猛增,可收益高的理財産品往往供不應求。記者近期採訪了解到,現在很多銀行的理財産品銷售都流行“秒殺”,半天就被搶購一空的産品屢見不鮮,股市、基市的不景氣,讓理財産品成了不少投資者的“最愛”,而且取代定期存款的趨勢越發明顯。

  市民故事:

  買理財産品上了癮

  宋爽是一家外企的財務顧問。今年1月份買了5萬元的60天理財産品。讓她沒想到,到期後完全達到了預期收益,這讓不擅長投資的宋爽十分開心。隨後,她發現短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越走越高,比定期存款划算得多,她就再也不願意讓錢“躺在”儲蓄賬戶上睡大覺了。除去幾千塊錢的日常流動資金外,她把所有存款都用來購買各種低風險的短期銀行理財産品。

  銀行調查:

  理財産品今年不愁賣

  “發行的數量挺多,但銷售結果還都挺好的。”劉真是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她告訴記者,他們網點幾乎天天都有理財産品銷售,30天、42天、60天等投資期限的短期理財産品比較受歡迎。目前30天的理財産品收益很容易達到4.5%以上,而60天的一般都在5%以上。

  “上周發行了一款34天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為5%,當時只給部分客戶打了電話通知,但沒想到銷售當天上午,來買産品的人特別多,很多朋友想讓我幫忙買,我都沒機會。”劉真説,遇到收益比較高的産品,類似這樣的“搶購”現象非常常見。網購理財産品成“新貴”,客戶通過網銀,足不出戶便可一目了然看到産品的概況、期限、利率、剩餘額度等,購買方便快捷。有些銀行出現産品上網後幾分鐘即告售罄的現象,被投資者戲稱為“買理財産品也得秒殺”。

  “主要是因為投資渠道太少。樓市限購了,股市又低迷,只有這個收益穩當,很多炒股買基金受傷的客戶現在都會主動來買理財産品,根本不用我們宣傳。”多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

  算賬對比:30天産品收益是活期近10倍

  比如同樣是100萬元進行投資,如果投資期限同樣選擇30天,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為0.5%,一個月後的利息收入是402.78元;如果選擇流動性比較強的貨幣類基金,目前30天左右的平均收益大約在3%左右,投資收益為2465元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屬於浮動收益,風險系數相對較高;如果是一個月期的銀行理財産品,以4.5%計算,那麼30天的收益為3698元。而這也正是很多市民開始青睞理財産品的主要原因。

  風險提示:買理財産品不要緊盯高收益

  既然是投資,誰都想博得高收益。但購買理財産品也並非“零風險”買賣。業內人士提醒説,買銀行理財産品的購買手續並非“交錢走人”這麼簡單。在投資者交易投資資金時,理財人員會再次提醒投資者閱讀相關合同、合約和風險揭示書。“比如説理財産品資訊披露不全。”有理財師指出,“現在普通的債券類産品可能無法覆蓋産品説明書承諾的高收益率,為了實現向客戶承諾的收益率,越來越多的理財資金投資于高收益率的信貸資産。”投資者不了解自己購買理財産品的運作方式,對可能面對的風險更是無從判斷。不僅如此,某些銀行的産品發行資訊和其産品投資運作表現情況也“猶抱琵琶半遮面”。民生銀行分析師説,理財産品有不同投資期限,從幾天到1個月、3個月、半年,再到1年。各家銀行發行頻率也很高,資金空當期不會太長。投資者在選擇時,一定要根據自己資金流動性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投資期限。

  相關新聞<<<

  節假理財的短期

  投資良機不容錯過

  除了日常結合資金使用安排制定理財計劃外,充分規劃好法定節假日期間的理財投資很有必要。當前已臨近國慶長假的投資需求旺季,同時也是季度末銀行理財發行高峰期,産品收益率呈現出扁平化特點,即短期限産品收益與中長期産品收益趨同、甚至出現部分倒挂。對節假日期間的閒置資金提前安排理財投資,可以兼顧實現高安全性、強流動性和穩收益性的資金管理目標。

  以工銀理財“國慶專屬”個人産品SZGR1142為例,9月27日起息,10月13日到期,16天期限,最高預期收益年率達4.9%。以100萬元本金測算,理財預期收益額達2147.95元,而對應的7天通知存款收益額為653.15元。

  深圳商報 青島早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