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永明十年未扭虧 2012年虧損再增四成

2013-05-23 17:58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林天泉

  2012年光大永明人壽繼續虧損,虧損額相較2011年增加39.4%至4.29億元,此前光大永明在2009年、2010年分別虧損6959萬元、2.08億元。而同在2002年前後成立的外資壽險公司信誠人壽(2000年成立)、中意人壽(2002年成立)、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2005年成立)皆已進入盈利階段。

  近日有消息稱,光大永明人壽欲撤銷其在廣州、重慶、上海、瀋陽、北京五大電銷中心,僅保留天津和成都兩個自建電銷中心,業內分析光大永明這一調整是其在對電銷成本收益考量後作出的。

  這或是光大永明電銷戰略調整的一個序曲。自2010年光大集團控股光大永明人壽之後,這家公司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同期合資壽險公司的發展之路。

  産品結構差異:

  分紅險佔比最高 期繳低

  産品和渠道是壽險業轉型的突破口與體現,與同期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相比,光大永明人壽的情況也明顯不同。

  從産品結構數據看,相比2011年81.50%的佔比,2012年光大永明39.31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中分紅險的佔比有所縮小,不過仍高達77.78%;其他險種佔比分別為健康險9.29%、普通壽險8.81%、意外險4.08%,其餘為投連及萬能險産品。與2011年的佔比數據相比,健康險及意外險佔比均有所上升,普通壽險佔比下降。

  信誠人壽2012年的36.23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按險種劃分,分紅險(包括壽險及年金)佔比約72.82%,健康險佔比17.71%,意外險佔比2.84%,其餘為投連及萬能險産品。大都會人壽2012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6.61億元,其中分紅險佔比僅為41.95%,低於其傳統壽險43.96%的佔比,另外,大都會的健康險、意外險分別佔比10.36%、3.66%。

  從保險業務收入的繳納方式看,與2011年期繳業務首年保費收入、期繳業務續期保費收入、躉繳業務分別佔比12.20%、13.10%、74.70%的情況相比,2012年光大永明人壽的期繳佔比均有所上升,躉繳業務佔比相應下降;其中,期繳業務首年保費收入達6.85億元,佔比17.45%,期繳業務續期保費收入7.91億元,佔比20.12%,二者合計計算的期繳業務佔比升至37.56%,較2011年增加了12.26個百分點;同時,躉繳業務收入24.55億元,佔比降至62.44%。

  光大永明人壽的期繳業務佔比在2012年有了10個百分點以上的增加,達到了37.56%,但這與信誠的期繳業務佔比93.53%和大都會期繳佔比97.32%,仍有不小的差異。

  信誠2012年期繳業務的首年、續年保費收入佔全部業務的比重分別為20.25%、73.28%,躉繳業務只佔6.47%;大都會人壽新單首年保費收入、續年保費收入、躉繳保費收入佔比分別為28.45%、68.87%、2.68%。

  銀保佔比67%

  電銷“取經”大都會

  從銷售渠道來看,個險及銀保2012年各佔據了信誠67.06%、29.64%的業務比例,而電銷、銀保則分別以61.43%、25.00%的佔比成為大都會2012年的兩大業務渠道。

  與這兩家公司明顯不同,光大永明人壽目前的業務分為銀保、個險、專業仲介代理、電銷及團險直銷等多元化渠道,而其2012年通過銀保渠道實現的保險業務收入仍獨佔鰲頭,達到了26.5億元,佔全部保險業務收入的67.62%。

  其他渠道方面,光大永明人壽2012年個險佔全部業務的11.69%、專業仲介代理佔6.50%、電銷佔6.35%、團險直銷佔4.40%、其他渠道佔3.44%。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永明人壽的電銷業務2011年僅佔全部業務的3.34%,電銷2012年的發展在各渠道業務中,較為明顯。在光大永明的4位副總經理中,分管電銷業務部的馬驊此前曾在中美聯泰大都會北京分公司任副總經理,而大都會人壽的電銷業務一直處於業內的領先水準。光大永明也對馬驊2012年度在電銷業務拓展、銷售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業績表達了肯定態度。

  而光大永明銀保業務的絕對主力地位與其充分利用股東優勢直接相關。在轉制前,中國光大銀行原副行長解植春和中國光大銀行計劃財務部原總經理、中國光大銀行同業機構部原總經理、中國光大銀行零售業務部原總經理張玉寬,就于2009年6月、2010年4月先後就任光大永明人壽董事長、總經理。

  光大永明人壽早就展開了與光大銀行合作的步伐。2007年8月,光大永明人壽就與光大集團總部和光大銀行正式簽訂了所有團險協議,同時在光大永明所有業務區域的光大銀行網點已經全面對光大永明開放;隨後於2008年12月,光大永明人壽與光大銀行在滬召開“光大一家,銀保合作”啟動會;2008年11月,光大永明人壽與光大銀行聯合推出“銀保通”系統,實現了雙方系統的實時對接、自動核保和即時列印出單,提高客戶服務效率,規範業務管理。

  機構鋪設加快

  光大永明人壽成立於2002年4月,由中國光大集團和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聯合組建,2010年7月光大永明人壽完成了股權結構變更,現有股東包括中國光大集團(50%)、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24.99%)、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12.505%)和鞍山鋼鐵集團公司(12.505%),光大永明人壽轉制為由中國光大集團控股的中資壽險公司。

  轉身中資當年,光大永明人壽的規模保費收入就超過了過去七年的總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010年7月轉制為由中國光大集團控股的中資壽險公司後,光大永明人壽明顯加快了機構鋪設的速度。轉身中資後,其已先後在深圳、遼寧、河北、山西、四川、蘇州、河南、黑龍江、天津、寧波、湖南、陜西、大連在內的13個省、市設立分公司,而自2002年成立至2010年7月轉身之前,僅在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廣東、重慶等6個省、市設立分公司。

  截至2012年年底,信誠設立了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湖北、山東、浙江、天津、廣西、深圳、福建、河北、遼寧等13家分公司。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則在上海、北京、重慶、廣東、遼寧、江蘇、浙江、四川、湖北、福建(不含廈門)10個省、市開展業務。

  《證券日報》根據保監會批復資料統計顯示,自2002年正式成立以來,光大永明人壽共經歷了6次增資,分別為2006年由5億元增資至6億元,2007年增資至9億元,2008年增資至12億元,2009年增資至14.994億元,2010年增資至30億元並完成了轉為中資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更,2012年增資至42億元。

  在轉制之後,光大永明在獲得股票投資資格後,2012年2月,光大永明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又獲准開業。光大永明資管公司由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和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其中光大永明出資9900萬元,持股99%,該公司主要從事管理運用自有的和受託管理委託人委託的人民幣、外幣資金以及開展保險資産管理産品業務,光大永明稱其開業是“邁出了公司保險集團化發展的第一步”。目前,國內只有17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含中資公司在香港地區設立的公司),外資壽險公司中僅有華泰人壽及中英人壽成立了各自的資産管理公司。

  截至2012年年底,光大永明人壽的總資産超過239億元,遠遠將信誠225億元、大都會158億元甩在身後。只是不知,未來,光大永明人壽將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各方股東的優勢資源實現快速發展,不斷提升市場地位?(■本報見習記者 劉敬元)

  標簽:大都會人壽年光中國壽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