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由於投資觀望、消費乏力、進口形勢的不確定性,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
尋找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成為當下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推進西部大開發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中西部地區發展始終如一的高度重視。有專家據此判斷,未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將對我國經濟增長形成新的拉動作用,其後發優勢將逐漸顯現。
相關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我國經濟版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國的經濟增長中心區不斷向中西部地區拓展,中西部一些重點地區對區域發展的支撐作用愈發增強。而中西部地區所具有的綜合資源優勢、工業基礎、科技實力優勢以及更加注重轉型、創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給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各地公佈的今年一季度GDP數據看,雲南、貴州等西部省份以12.6%的經濟增幅位列第一。在增速最快的10個省區市中,中西部地區佔據了8個席位,而上海、浙江等東部省市增幅位列最後。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中西部地區呈現出的強勁趕超勢頭,得益於“政策紅利”,同時也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援。
近年來,金融機構不斷支援中西部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生態環境。有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貸款增速已連續4年明顯高於東部。從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來看,近年來普遍加強了對中西部地區信貸投放和傾斜。2012年,工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新增貸款4064.51億元,合計增長14.4%,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建行中西部地區貸款總額為2465億元,比上一年提高306億元;農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貸款增速高出全行平均0.8個百分點;交行數據則顯示,截至2012年末,中西部地區貸款佔比28.24%,較2011年末上升了0.41個百分點。
大型銀行對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支援,不僅體現在信貸規模的擴大上,還體現在對中西部地區資源、人員、政策的傾斜。
從信貸和機構資源來看,五大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明顯。如工行僅在2011年前7個月,四川、甘肅和寧夏各省區分行小企業貸款的增幅就分別達到了122%、165%和114%,增長勢頭十分強勁。而近兩年,農行共新設網點143個,其中中西部地區新設網點96個,在全行新設網點中佔比達67%。
另外,從戰略部署來看,中西部地區地位大幅提高。以交行為例,交行將加大中西部地區貸款作為貸款結構調整的具體措施之一。該行在2011年提出,信貸要把握經濟復蘇區域化差異,對於經濟復蘇先行的地區要加快拓展業務。根據這一思路,交行制定了中西部戰略,專門開闢了中西部産業轉移專項信貸額度,挖掘中西部省份業務潛力。
從金融創新來看,創新多結合西部特色。一方面,大型銀行把大量東部發達地區成熟的信貸産品、服務模式和管理經驗在中西部進行推廣,帶動了當地信貸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結合西部地區資源、産業發展特點,大型銀行也不斷創新具有西部特色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如中行在內蒙古推出的“乳業通寶”、“巴林石質押貸款業務”;建行的“速貸通”、工行的“網貸通”等。
當然,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五大行應有更大的作為。
雖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信貸增速較快,貸款總額已由2000年的17521億元,上升至2010年的87741億元,其中五大行對貸款規模增加的貢獻度不容小覷。不過從2012年看,五大行對中西部地區信貸增速有放緩趨勢。工行2012年中西部貸款佔比較2011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交行提高0.41個百分點,建行中西部地區貸款佔比從2011年的33.25%下降至32.83%。此外,五大行對中西部地區下一步發展的支援,仍缺乏明確的思路。
因此,五大行應在繼續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和信貸傾斜的同時,研究中西部地區因自身發展和國家政策調整而産生的金融需求的新趨勢、新發展和新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出更加適合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創新産品和服務。(楊洋)
標簽:交行中西部信貸增速中西部地區